大河网

抗旱浇麦进行时丨打磨岗何以成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中原粮仓背后的水利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2025-04-26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4月24日,位于内乡县打磨岗灌区的王店镇石桥村,村民李旺山看着固定式喷灌设备将水均匀地洒向农田,满脸笑意。

  “在小程序上一键下单,不仅能把地浇好、浇透,用了多少水、花了多少水费也一目了然。”李旺山掏出手机展示操作流程,“昨天40分钟就浇完了100亩地,平均下来,一亩地用水30多立方米,才10块钱,真是省水省心又省力。”

  连日来,豫西南地区高温少雨,土壤失墒较快,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打磨岗灌区的水利设施保障了灌区农田用水无虞,一望无际的麦田在引来的灌溉水的滋润下,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灌区依托上游的打磨岗水库和云露湖水库的水资源,通过管道输水,科学调控,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保障了10多万亩农田的用水。

  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内乡县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如何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以来,内乡县大力进行灌区建设,通过地下纵横的管网将上游水库蓄水输送到这片土地,让昔日的“望天收”变成高产田。

  如今,作为全省唯一采用管道输水、自流灌溉的中型灌区,打磨岗灌区的灌溉面积达11.78万亩,同时供应4个乡镇10万人的饮水。

  在灌区新建成的1200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地下输水管网、喷滴灌设施和智能给水终端助力当地抗旱浇麦。农民通过手机扫描供水设备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小程序即可实现随时浇水。

  “扫码浇水背后的数据库与模型库是打磨岗灌区的‘智慧大脑’。”内乡县水利局副局长王恒介绍,打磨岗灌区搭建智能专业模型与平台,让数字孪生技术与用水供需精准对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为提升节水效益,打磨岗灌区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并实行农业用水奖补机制。

  马山口镇老庄村72岁的邢俊州,是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水员。“每亩地每年的灌溉定额为136.75立方米,用不完有奖励,定额用水量少用20%,每亩地奖励2元。现在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的农户越来越多。”邢俊州说。

  近年来,打磨岗灌区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的,实行“灌区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专管+群管”管理模式,积极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设备,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如今,打磨岗灌区基本实现高效节水全覆盖,亩次灌溉用水量由原来的200立方米降为40立方米,获评全国第一批灌区水效领跑者。

  当前,打磨岗灌区正积极推进灌区建设智慧化,重点进行立体感知和自动控制站点建设,完善通信网络,建设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化灌区。

  “通过地面气象站和地下安装的水分传感器,对降水量和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为农民提供灌溉时间和用水量科学参考。”打磨岗水库灌区运行保障中心主任杜青伟说。

  水利粮丰。在现代化水利体系的强劲支撑下,中原粮仓的根基将越发坚实。

编辑:祝萍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