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入境消费提升至GDP的1% 可新增超万亿元消费规模

2025-04-29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恒

  4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简称《通知》)相关情况。

  老外扎堆中国游、“甲亢哥”直播引爆互联网……当越来越多境外游客对中国产生兴趣,离境退税新规定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对此,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话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

  200元即可退税直击境外游客痛点,将刺激“随手买”“多次买”

  顶端新闻:《通知》中的措施将对扩大入境消费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宋向清:《通知》提出的三大项、八小项措施从“增量扩容、商品供给、服务升级”三方面系统优化政策,对扩大入境消费有三方面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丰富消费场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通过放宽备案条件,解决了此前退税商店偏少、分布不均的问题。

  二是有利于降低购物门槛,激发消费意愿。起退点从原来500元下调至200元,把更多小额购物行为纳入退税范围,覆盖化妆品、纪念品、特色小吃等高频低价商品,让更多游客享受退税优惠。尤其对日韩、东南亚等的短途游客更具吸引力,例如购买200元的非遗手工艺品可退税约22元,实际支付成本降低,刺激“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行为。

  三是有利于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消费体验。推广“即买即退”服务、设立集中退付点,支持移动支付等措施,解决了此前退税流程繁琐、支付方式单一等问题,让游客在购物时即可获得退税,无需离境时集中办理。尤其是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游客可直接通过现金一次性完成退税,避免转账手续费和到账时间等待,受欧美等偏好现金支付的游客欢迎。

  入境消费对提振总消费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顶端新闻:入境消费对提振我国总体消费来说,有哪些意义?

  宋向清:入境消费作为“内需+外需”的连接点,对提振总消费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是有利于直接扩大消费规模,挖掘增长潜力。2024年我国入境消费占GDP比重仅0.5%,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1%~3%。若入境消费提升至GDP的1%,可新增超万亿元消费规模。离境退税政策通过降低购物成本,直接刺激境外游客在华消费。2024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已实现快速增长,政策优化后将进一步释放需求,带动零售、文旅、餐饮等行业增收。

  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境外游客偏好老字号、智能、文创非遗等商品,需求导向将推动国内企业提升产品设计、品质和文化内涵,促进“国货潮品”创新升级。例如,华为手机、故宫文创、景德镇陶瓷等通过退税政策扩大国际影响力,形成“品牌出海”新路径,同时带动供应链、物流、服务等配套产业优化,提升整体消费供给质量。

  三是有利于增强国际消费竞争力,吸引全球客流。我国通过降低门槛、提升便利度,可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对比英国取消增值税退税、欧洲部分国家退税流程复杂,我国政策成为吸引境外游客的重要卖点,助力打造“购物天堂”形象,形成“旅游+消费”良性循环。

  提振入境消费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顶端新闻:对入境消费的重视和提振,是否有利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宋向清:重视和提振入境消费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促进中外经贸人文交流,有利于强化国际联通。离境退税政策不仅是消费激励工具,更是“软联通”载体。境外游客通过购买老字号、非遗产品,直接接触中国文化和现代发展成果(如新能源汽车周边、5G智能设备),变成“行走的文化传播者”。例如,购买苏州刺绣的游客回国后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推广者,助力“中国品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二是可以推动“双循环”战略,有利于优化市场格局。入境消费吸引全球购买力流入,与我国扩大进口、支持国货出口形成“双向流动”。一方面,境外游客在华消费促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倒逼企业提升服务标准(如多语种导购、跨境支付便利化);另一方面,退税商品中的“中国智造”通过游客携带出境,成为“无声的广告”,助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循环。

  三是可以展示制度型开放成果,有利于提升国际形象。通过优化退税政策、完善消费便利化措施,我国向世界展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境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符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境外人员入境便利制度”要求,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

编辑:王晓颖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