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政”解丨目标1500亿!河南重磅布局医疗仪器设备产业

2025-04-30大河网

大河网讯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康复患者“意念”操作机械臂、AI辅助诊断系统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能预测疾病发展趋势……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老百姓将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优化河南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布局,近日,河南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建设若干专业化、高端化、高品质产业园区,打造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目标】到2030年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医疗仪器产业是河南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将医疗仪器研发生产纳入7+28+N产业链群建设体系,推动全省医疗仪器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方案》提出,瞄准高端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高效诊断产品等医疗仪器设备细分领域,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规划布局若干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航空港区中原医学科学城。(大河网资料图)

到2027年,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内外医疗仪器设备龙头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专精特新医疗仪器设备企业和硬科技初创企业,创新医疗仪器设备获批累计突破5个,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

到2030年,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3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医产协同的产业生态,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规划】坚持“一区一园一主业”

引导资源集聚 防止遍地开花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坚持“一区一园一主业”,聚焦河南医疗仪器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按照企业集聚度高、增长潜力大、配套条件好的原则,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规划布局7个医疗仪器产业园区,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企业和相关资源向园区集聚,防止遍地开花。

航空港区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就是其中之一,其选址位于航空港区中原医学科学城,围绕医学影像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医用机器人等领域,搭建原始设备制造商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医疗设备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平台、医疗设备合同研发生产外包平台,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我们已经对接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比如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碧迪、罗氏诊断、联影、迈瑞、迈胜、富士康、朗润医疗等,涵盖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用耗材等领域,并与重点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河南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利用中原医科城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长垣健康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方案》的出台对于我们有重大利好,让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转型的方向更加明确。”长垣健康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祯透露,下一步,要巩固好既有优势,大力推动传统医用卫材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医用高分子材料、人工皮肤等细分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此外,要抓好新机遇,依托中越医疗器械产业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开展产品出口、技术输出等业务。

【任务】强化创新引领

打造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在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园区设立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加快省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医工合作平台建设;依托省内条件成熟医院作为企业首台(套)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先购先用试点医院……“创新”一词,在《方案》中被提及31次。

为紧跟医疗仪器科技变革趋势,《方案》强化创新引领,坚持依靠创新链带动做强产业链,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围绕医工协同创新、数智赋能发展、创新示范应用、产业链群集聚等方面提出建设任务,推动医疗仪器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河南的医疗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而这离不开设备、人才、资金的支持。”河南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明建议,整合省内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的人才资源,同时引进高端人才。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突出需求牵引,为各类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打造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如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对符合条件的园区医疗仪器设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化绿色化项目改造等按规定给予支持。对省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平台根据绩效评价情况按规定给予支持。对园区建设成效突出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予以支持。

参观者在体验“伏羲慧眼”。(图源:河南日报)

为提高审评审批效率,《方案》提出建立省、市药监部门与园区“直通车”机制,提升对创新医疗器械在临床研究、上市许可、检查检验等关键环节的靠前指导和服务对接能力。实行研审联动、研检联动、优先审评审批,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提前介入机制,优化特别审查程序,实现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

“聚焦医疗仪器设备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落地、入院应用等关键环节,河南将做好全流程服务指导,加大财政、金融、用地、人才、审批和产品推广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杨露露 郭栩汝)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安艳鸽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