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青年掌舵 中药老厂“新生”
海外归来的赵坤(右),积极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 受访者供图
中药,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药振兴,青年人才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
河南省四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坤,2010年在澳大利亚读完大学后,回国投身中医药振兴事业。十年间,他以国际化视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带领企业实现破圈出海。
海外归来投身中医药行业
周口药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省四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即为周口药胶厂,始建于1953年,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拥有全国最全的胶剂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工艺。
赵坤的父亲是老药胶厂人,在1996年厂子改制后被选为第一届董事长。因此,受父亲影响,赵坤在少年时期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中医药的“种子”。
在澳大利亚求学期间,他心里这颗种子不知不觉间开始萌动。“因缺乏国际体系标准,中医药在西方国家不被承认,这冲击着我对中医药的认知,萌生了打破这种困局的念头。”赵坤回忆说。
2010年,赵坤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彼时,国内医药行业正经历红利消退与创新转型的阵痛期,而河南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何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开辟新路,成为他思考的起点。
他介绍,回国后曾从事企业咨询、基金管理方面的工作,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赵坤回到家乡周口,进入四方药业,开始掌舵中药老厂。“一是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药有很深的感情;二是想把在国外学到的创新理念和管理经验带进企业,为我国中医药振兴事业作一些贡献。”赵坤说。
担任公司总经理期间,他以“破局者”姿态不断加速推动创新平台的建设,河南省现代中药制剂中试基地、河南省仲景方药和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骨质药胶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相继建成,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投资8000万元打造数字标杆
回顾四方药业近五年的发展轨迹,赵坤主导的三次关键性战略决策,堪称企业蜕变的里程碑。
2022年,赵坤力排众议启动智能化制造升级计划,斥资80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新,并进行数字赋能,实现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更保证了产品质量。
“当时很多人认为重资产投入风险过高,但在我看来,质量是药企生存的生死线。”赵坤的坚持最终换来回报:2023年以来,四方药业先后获得“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标杆”、“河南省质量标杆”称号。
2023年,赵坤又将目光投向更具前瞻性的领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他提出“三维战略”:纵向深化经典名方二次开发,横向拓展中药大健康产品矩阵,立体构建“互联网+”平台。短短一年内,阿胶糕、鹿茸糕、阿胶黑芝麻丸、阿胶冷萃咖啡等中药大健康产品应运而生,成功为企业开辟出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在夯实产品与供应链优势后,赵坤将战略重心转向营销体系的深度变革,推动企业从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化转型,通过建立统一的客户数据库、标准化招商政策及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了从市场洞察、销售预测、费用管控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可视化运营。
与时俱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目前,中医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四方药业将继续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努力让中药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赵坤说。
谈及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赵坤表示,公司已着手布局开拓海外市场。
赵坤介绍,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方面,目前公司已形成十大剂型、近百个产品的丰富矩阵,精准覆盖肿瘤治疗、中药补益、骨伤科、胃肠道、内分泌、心脑血管、妇科、儿科等十大核心治疗领域。其中,拥有全国独家产品4个,国家级新药5个,20余款产品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近年来,年轻人群体对中药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以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为核心,开发的一批贴近生活、满足年轻消费者日常健康需求的产品已陆续推出,涵盖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阿胶咖啡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市场方面,四方药业加快布局东盟市场,阿胶补血口服液等产品在印尼等地增长势头非常明显。
同时,公司还通过参与制定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不断推进中药人才的培养,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加快中药国际化贡献河南力量。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