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吧!中华宝藏丨大唐少女的抱鸭Plog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更追寻其背后那些让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始终璀璨的韧性、智慧与包容。快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大河网讯 叮咚~有一条来自大唐的消息,请您查收——千年前的少女发来一条日常Plog,分享她生活中的小美好。看这姿势,这穿搭,这表情,这手办……简直chill感满满。
唐三彩抱鸭女俑瓶。
其实,这是一件藏于开封博物馆的唐三彩抱鸭女俑瓶,她带着“超绝松弛感”定格了千年前的那一刻。
千年前的少女“自拍”
这个3D版的Plog展现了唐代少女的生动形象,她眉毛弯弯,眼睛圆圆,脸蛋肉嘟嘟的,头梳俏皮可爱的双丫髻,身着窄袖长衣和时髦的半臂襦裙,怀中抱着一只“宠物鸭”,蹲跪于圆形莲台上,尽显少女天真活泼的神态。
千年后的我们惊叹于她的优雅造型和明媚色彩,更惊叹于穿越千年后仍散发着的青春与活力。如果要给这条来自大唐的Plog加标签,那一定是“自然松弛”和“治愈感”吧。
唐三彩抱鸭女俑瓶。
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Plog里,竟然还藏了个彩蛋:这个看似手办的鸭鸭其实是一个有实用功能的壶,大张的鸭嘴恰好与长颈壶的壶口无缝衔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除了女俑头部和瓶底没有上釉,其余部位均施色彩艳丽的三彩釉,实现了瓶、人物俑、动物俑的完美结合,是唐代陶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唐三彩色卡大公开
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当然不是,今天一起来揭秘唐代经典色卡。看看这件抱鸭壶女俑瓶,白色、赭色、淡黄、淡绿……大唐美学调色盘直接拉满!远看清新脱俗,近看高级感爆棚,这配色放今天也是妥妥的国潮顶流,多种色彩交织呈现大唐审美严选出的色号,搭配在一起格外视觉友好。
洛阳博物馆唐三彩鸭衔荷叶杯。
唐三彩作为大唐的潮流单品是怎么火起来的?首先必须是技术到位,唐代陶瓷工艺牛到飞起,三彩釉玩得炉火纯青。再来就是厚葬文化,唐代人讲究“事死如事生”,陪葬品必须奢华,三彩俑直接C位出道。最后就是文化Buff叠满,胡风汉韵混搭,艺术灵感爆炸,成就了唐三彩的盛世美学。
辉煌璀璨的唐三彩,绚丽斑斓的艺术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动的俑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古人尤爱鸭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鸭驯化为家鸭的国家,早在商周时期,石器、青铜器中就出现了小鸭子的可爱身影。在古代中国,人们不仅将鸭作为食材进行驯养,更以鸭为灵感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鸭形器皿来装点生活。
河南博物院彩绘陶鸭。
1953年,在商城遗址出土了两件彩绘陶鸭,造型别致、工艺精巧,鸭身平面呈椭圆形,侧面呈扁圆形,腹部中空,脊背中央有一个圆形小孔。陶鸭为泥质灰陶,鸭身上绘彩绘,姿态昂首引颈,展翅欲飞,十分生动。
辽宁省凌源市西周铜鸭尊。
1955年,在辽宁省凌源市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鸭尊,也有人称其为凫尊,这件尊通体做成鸭形,尊口开于鸭背,鸭的双脚在前,后腹另出一足,与双脚共同支撑身体,鸭身遍布网格纹,形象颇为生动,制作精美。
安阳殷墟小屯村出土的石鸭。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出土了一件商代晚期的石鸭工艺品,灰白石料经过精心设计,把灰色条带安排在鸭眼和鸭翅部位,以简练的几根弧线勾勒出一只丰满可爱的鸭子形象。整件作品除了用阴刻手法表现出鸭子的眼、翅和足形外,别无装饰,但已将鸭子瞬间的形态捕捉下来,生动朴拙。
石鸭—陶鸭—青铜鸭—三彩鸭,古人竟把鸭子玩出了新高度,不愧是“鸭文化”鼻祖!(赵檬 王怡潇 范弘烨)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