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护理人绝活图鉴丨34载护理路,她在耳朵里寻找治疗疾病的“钥匙”

2025-05-13大河网

  写在前面:

  妙手飞针、闪罐快手、会读心术……身怀这些绝技的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而是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护士,5月12日是“南丁格尔”们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近“身怀绝技”的他们,来看看他们鲜为人知的“职业超能力”。

  大河网讯 推开郑州市中医药内分泌科病房的门,总能看到护士长余喜红衣角带风的忙碌身影。从18岁初踏护理岗位至今,她的白大褂已浸染了34载春秋。

  “当年看着护士们整洁的白衣,觉得像天使般神圣。”回忆起1988年考取护校的初心,这位资深护理人眼里仍闪烁着少女般的光彩。

  从产科病房见证新生命的啼哭,到护理质量办公室优化服务流程,再到如今带领内分泌护理团队,她始终记得产房里产妇信赖的眼神:“那种托付生命的信任,是支撑我坚守的永恒动力。”

  初心使命:藏着护理的温度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被余喜红赋予了新的诠释。在讲述着那个刺痛人心的瞬间时,她的言语间满是痛心:“46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谈话间骤然离世,我当时意识到,我们不是神,但要永远敬畏生命。”

  在余喜红看来,护理不仅是扎针换药的治愈,更是病床前的温暖陪伴。余喜红会留意推门的力度,调整说话的音调,甚至观察患者耳廓的细微变化。她说,“细节里藏着护理的温度,所以要做到总是去安慰。”

  护士大量的工作是在帮助患者,除了治疗解决病痛和衣食住行,还有心理护理。“有些病人家人没法来陪伴,一个人躺在床上输液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孤单。”余喜红心疼地说。

  “所以以前在产科上班,当产妇用可信任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感觉这就是我的初心。”于红喜告诉记者,初心就是坚守。

  绝活传承:耳穴里的乾坤

  在中医护理技术领域,余喜红最引以为傲的是耳穴压豆技术。“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一项操作,这个技术来源于中医,但却在法国发扬光大。”余喜红说,她决心将其传承下去。

  “刚入门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很简单,但是学入门简单,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很难。”余喜红感慨道。耳穴里到底有何乾坤?

  “耳廓就是倒置的胚胎,藏着200多个穴位。所有的穴位你全部要掌握。掌握了以后,要学会一个望诊,就是中医说的望、闻、问、切的望,望准了就能判断出病灶所在。”说起这项技术,余喜红的专业素养展露无遗。

  三年前用耳穴放血治愈同事踝关节扭伤,余喜红已成科室传奇。“找准对应穴位点刺放血,半小时疼痛就明显缓解。”为了精进技艺,她坚持五年如一日地研读医典、参加培训,床头永远放着解剖图谱。

  “总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鼓励着我,还要再坚持、再学习。每天我都会坚持学一个小时,通过网课、买相关的书籍,随时随地都在学。晚上回家以后,听网课、做笔记从不间断,学习就是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行。”余喜红谦逊地说。

  杏林春暖:创新永不止步

  “每个时代都需要与时俱进的护理人。”面对老龄化社会,余喜红带领团队创新“五心护理法”:治疗精心、生活关心、心理贴心、环境舒心、家属安心。

  针对独居老年糖尿病患者,余喜红开发耳穴联合穴位按摩的失眠干预方案,将中医情志护理融入糖尿病健康教育,让病房充满人文关怀。

  在她看来,护理技术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她说:“当患者打嗝不止时,耳穴压豆替代药物注射;当化疗患者恶心时,穴位按摩带来舒缓——这才是中医护理的魅力。”

  34年护理生涯,余喜红始终保持着求学时的热情。周末的学术会议、深夜的网课学习、病房里的望诊实践,构成了她独特的“耳穴人生”。

  正如她办公室悬挂的那幅字——“大医精诚”,这位护理老兵仍在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仁心故事。当问及退休计划时,她笑着指指满柜的医书说:“总要带出几个能望耳知病的徒弟,才不算辜负这身白衣。”(刘高雅/文 尧青/视频 张谷臻/海报)

编辑:王晓颖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