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一个内陆县的三重开放密码

2025-05-14大河网-河南日报

濮耐公司中控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记录数据。杨小白 摄 非洲国家减贫增收研修班的外国学员走进濮阳当地企业考察学习。石贤超 摄

汇川实业的工作人员在乌干达采购咖啡原材料。任东强 摄

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村容整洁、公共设施完善。亓兵仁 摄

  □本报记者 逯彦萃 马鹏宇 本报通讯员 程正锋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也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支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但是当前,国内县域经济普遍面临资源要素被虹吸、传统产业难转型、发展模式滞后、区域分化加剧等诸多问题。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破局?连日来,记者深入濮阳县采访调研,发现这个中原小城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突破地理局限,积极对接非洲市场,从农产品引进、制造业出海、脱贫经验共享等不同侧面,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为区域发展拓展开放空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农产品引进来 一颗咖啡豆内外飘香

  “这就是4月11日入仓的首批乌干达咖啡豆,一部分已经上了生产线。”5月8日,在汇川实业的原料仓库内,工作人员陆颖一一介绍这些来自东非高原的农产品。

  “我们用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陆颖说,不同产区、风味不同。耶加产区的雪菲豆带有柑橘的清香,利姆产区的豆子更加甘甜;班奇玛吉的咖啡豆多是通过水洗发酵,西达摩的豆子采用的是传统的日晒发酵法……

  生长在东非高原的咖啡豆经过烘焙、研磨、萃取等工艺,被加工成挂耳咖啡、冷萃咖啡等多种产品,深受年轻人追捧。“非洲农产品在我们这儿变成了河南新特产。”陆颖说。

  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咖啡原料主产区,也不是咖啡主销区,濮阳县凭啥能“长”出一家咖啡工厂?

  企业创始人王水永告诉记者,主要得益于国家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咖啡豆与河南制造跨越山海,在濮阳相遇。“这是一场优势互补的双向奔赴!”

  非洲咖啡在全球享有盛誉,其中,埃塞俄比亚作为公认的咖啡发源地早就声名远播。包括乌干达在内的东非国家,凭借其独特的气候、高海拔以及深厚肥沃的土壤特点,造就了咖啡天然的卓越品质。

  2020年,乘着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埃塞俄比亚与濮阳县签订协议,共同打造埃塞咖啡加工产业示范项目。如今,濮阳县咖啡产业已形成国内知名的冻干咖啡产业链。“打通从咖啡烘焙、萃取到冻干的全生产链,我们做了需要三家工厂合干的事情。”王水永说。

  非洲农产品,不仅变成了河南的特产,还成了中国潮牌。

  汇川公司自主品牌燃喵在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线上商城成为“网红”,在北京华联、山东银座、郑州丹尼斯、郑州万象城成为爆款。

  “中非合作正当时。非洲有原材料品质优势,中国有技术和生产力优势,加之全球咖啡市场显现的增量趋势,多重因素叠加,让汇川咖啡有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谈及抢抓未来机遇,王水永信心十足。作为行业中最大的终端冻干咖啡生产基地,汇川实业拥有8条冻干咖啡粉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冻干咖啡粉1000吨,如果冲一杯咖啡需要2克冻干咖啡粉,则能为消费者提供约5亿杯冻干咖啡。

  目前,汇川咖啡已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正在双向赋能。

  生产力走出去 制造业出海挺起“硬脊梁”

  5月12日,在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濮耐”),董事长刘百宽说起公司“走出去”的成绩,如数家珍。

  “这块看似普通的砖块,是炼钢产业的基础设施,也是海外市场的香饽饽,学名是‘钢包镁碳砖’,能够抵御1600℃以上钢水侵蚀。”刘百宽说,不怕火炼的硬核技术,是濮耐“出海”的底气。

  如今,濮耐在塞尔维亚建有生产线,在埃及等60多个国家有成熟的销售网络,为70余家世界钢铁百强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

  为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热捧河南制造?

  “在钢铁冶炼工业中,耐火材料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刘百宽说,质优的耐火材料能减少冶炼过程中杂质的生成,提高钢水的纯净度。

  在过去几十年,耐火材料市场一直是欧美企业的天下。作为行业的后来者,濮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死磕核心技术确保产品质量,还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练就了“独门绝技”。

  现在濮耐在北京、上海、郑州、濮阳均有研发中心,聚集高端人才,不断突破新技术,随时随地可以为钢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手握硬核技术,让濮耐有了与海外同行一争高下的底气。

  “耐火材料是钢厂基础设施中的消耗品,企业一旦有购买行为,也需要售后服务。”刘百宽说,为了增强客户黏性,濮耐不仅卖产品,还尝试着提供整体承包服务。

  “我们服务团队克服高温、高危等多重困难,长期驻扎在企业,为钢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成为耐火材料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百宽说,也正是这样的增值服务,让濮耐拼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

  继1998年开始在国内市场首创整体承包模式后,濮耐在与海外市场的强手过招中,也逐步实现了从卖独立产品向售卖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

  这样的合作方式越来越被客户接受,截至目前,全公司一共有6000多人,3000多人都在为客户项目做长期的运维服务,企业60%的生产总值是由运维服务产生的。

  “产品+运维”综合服务方案,让濮耐与海外客户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去年,我们出口贸易总额17亿元,其中80%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完成的。”濮耐集团海外营销部孟秋凤介绍。

  为更好融入国际市场,濮耐正在构建全球耐火材料全产业链。“除了美国和塞尔维亚两条生产线外,正在考虑在海外新增生产线计划。”孟秋凤说,濮耐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挺起“钢铁”脊梁。

  减贫经验共享 基层善治引来“洋朋友”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濮阳县用优质的商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中国红利”。然而“红利”的范畴远不止于有形的商品,还有减贫事业中无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在濮阳县“洋面孔”越来越多。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濮阳,主要是到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寻求“致富经”。

  位于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大礼堂门前,几十面写满英文签名的班旗依次排开:布隆迪农业发展培训班、“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发展规划研修班、非洲国家减贫增收研修班、拉美国家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研修班、发展中国家棉花生产技术研修班……

  “已经有36个国家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来这里学习脱贫致富经验,大部分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副院长陈治说。

  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为何会建在濮阳?为啥能叫响全球?

  这要从“吃亏书记”李连成说起。李连成是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吃亏精神”,带领村子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的全国文明村。

  “基层善治,是夯实中国之治根基。”濮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2016年5月,濮阳市在西辛庄村建成了全国首个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旨在通过发挥李连成这个优秀典型的带动作用,搭建一个基层治理的共享平台,不断丰富中国之治新内涵。

  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揭牌以来,不仅帮国内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干部们掌握新形势下急需的新本事,还凭借特色办学成了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涉外培训教学基地,专门培训来中国寻求“基层治理方案”的“洋朋友”。

  “我们主要用理论示教、实地调研的方式向国际友人做分享。”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工作人员兰慧娟说,“随便走进一个课堂,你都能看到学员认真听讲的样子。”

  把农村的低碳产业变成教室,“村支书论苑”“村情推介会”等访谈互动模式让大家共享经验,与“吃亏书记”李连成面对面交流探讨,让学员切身感受中国之治下农村的巨大变迁。

  2024年,来自布隆迪的农业部顾问让博斯科·库玛纳表示,能够来到这里学习,感到无比荣幸。不仅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还可以帮助布隆迪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2023年,津巴布韦学员约瑟夫·马普恩瓦纳在学习班结业时感叹:“大开眼界,这里的农业发展速度和清洁能源发展规模超出我的想象,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正如一位非洲学者所说:“中国带给世界的不仅是发展机遇和发展智慧,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各国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位于濮阳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将继续发挥交流窗口、合作平台的作用,向更多国家共享基层治理的中国方案。

  结语

  在刚刚过去的4月,开放的濮阳县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省首批进口乌干达咖啡豆在郑州清关后,当天傍晚入仓位于濮阳县的汇川实业。乌干达外交部、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张利忠、乌干达总统高级顾问纷纷关注濮阳、点赞濮阳。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个充满历史感的构想会如此彻底地改变濮阳县这个中原小城的时空坐标,让县域治理彻底跳出地理障碍的制约全面融入双循环大格局。

  无论是汇川链接非洲原材料,濮耐先进生产力出海,还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共享中国之治……濮阳县用自己的方式开展务实豫非合作,用具体产业项目撰写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在很多人看来,不沿边、不靠海,地处中原腹地、省域边陲的濮阳县,已经成为河南向非洲开放的高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县域不再是交通网络的末梢,而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节点,是通往世界的中转站,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濮阳县在持续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进程中,将逐渐找准自身方位,盘活和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对接全球市场规则,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专家点评

  小县域链动大格局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万宇艳

  县域,国之基。

  县域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无论是叫响全国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还是引领中原的民营经济“两长”、郑州周边“黄金五邑”,在新发展阶段,都面临诸多共性问题:发展不均衡、人口流失、面临大城市虹吸、发展不充分等。

  如何破解?笔者认为,濮阳县的“三重开放”解题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以“链式思维”重构全球供应链。构建“非洲原料—河南制造—全球市场”的跨国咖啡产业链闭环,“无中生有”既打破了内陆县域的区位桎梏,更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实现价值链跃升。

  二是以“服务增值”提升全球竞争力。濮耐集团以耐火材料为突破口,为世界钢铁百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实践表明,县域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既需以技术创新为内核,也需要服务为延伸,深度协作才能构筑护城河。

  三是以“经验共享”拓展全球软实力。依托西辛庄村,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累计为36个国家的学员提供系统性培训,既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也为县域经济开辟了文化驱动开放合作的新路径。

  濮阳县的实践证明,作为豫北内陆县,不沿边、不靠海,以“一带一路”为支点,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联动、“硬实力”与“软实力”协同发力,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县域开放突围的特色路径,为全省县域如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濮阳县的实践也证明,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突破“县域思维”,完全可以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以开放合作链接全球资源,能有效激活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