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河南④丨从“网红”到“长红” 千年古街夜未央
编者按:当暮色笼罩中原,霓虹灯光点亮街巷,一场关于“夜”的活力篇章在河南悄然展开。今夏,“不夜河南”以多元消费场景为笔,描绘出烟火气与文化韵交织的夏夜画卷。即日起,大河网推出《不夜河南》系列报道,深入城市的夜间经济现场,解码文旅融合新业态,聆听市井深处的消费脉动,见证中原大地如何以璀璨夜色为纸,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夜文章”。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傍晚六点半,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漯河河上街的青石板路上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当糖画艺人支起摊位,金黄的糖浆在铁板上流淌,一只凤凰瞬间被勾勒出来,活灵活现、展翅欲飞。
不远处,风情街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姑娘们踩着高跟鞋匆匆赶往“剧本杀”巡游的集合点。这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正以“夜经济”为笔,绘就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图景。
从“亮起来”到“活起来”
夜经济立体化呈现
河上街的夜,始于光影,却不止于光影。
多年以前,这条古街的夜晚还只有零星的夜市摊点,游客“逛一圈、吃一碗、拍一张”便匆匆离去。
转机始于景区对夜间消费场景的重构——通过“夜游、夜健、夜食、夜展、夜秀、夜娱、夜购、夜宿”七大主题矩阵,将单一的“灯光秀”升级为沉浸式体验生态。
夜晚的神州鸟园别具魅力,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大片。民俗彩灯、科技灯光秀吸引无数游客争相打卡。河上街运动神兽馆夜场活力迸发,孩子们欢笑声交织成一片。
非遗文化夜市则另辟蹊径,舞阳农民画、面塑也是游客们心头好。“过去非遗是‘博物馆里的摆设’,现在成了年轻人朋友圈的‘社交货币’,不再遥不可及。”游客李先生感慨道。
味觉激活烟火气,河上街布衣巷美食街热辣滚烫,苏缇杭帮菜、大味生态火锅、潮州菜馆、薄记烩面、蜜雪冰城等几十家品牌餐饮纷纷上榜热门打卡点,烤脑花、陕西油泼面、云南米线、汉中热米皮、香港鸡蛋仔、八卦炉烤串等小吃也“不甘示弱”,吸引众多游客光顾。
专程坐了高铁来这里打卡的湖南游客小陈感慨道:“这里不仅能吃豫菜,还有全国各地的美食,这趟值了!”在多元文化包裹下,美食街日均客流量过万,一碗烩面也能卖出“网红经济学”。
“以方圆1.5平方公里内的休闲康体、传统小吃、艺术街区、博物馆、酒吧等200多家夜间优质文旅业态为支撑,原本独立的夜间消费点形成组团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协同发展矩阵,年带动区域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神州鸟园景区企划部经理刘文峰介绍。
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共生”
夜经济生态化运营
河上街的夜经济绝非业态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组团作战”。
刘文峰介绍,以河上街景区大汉、大唐、民国、淘宝四大文旅主题街区和开源时代广场及河上街广场为依托,景区还打造了水上实景演出《中原河上街》,用3D水幕再现漯河历史,观众席常能听到“这特效不输迪士尼”的惊叹。
“过去游客来‘看夜景’,现在是来过‘夜生活’。”刘文峰谈及,景区还招引洛阳大张集团共建长申玉购物中心,让古街的夜既保留中原韵味,又打开招引客流的“密钥”。
为了让“流量+留量”双向转化,景区提供“管家”式服务,让百姓看着放心、玩得安心。夜间经济的红利又反哺民生。景区常年推出旅游惠民政策以及三八节、儿童节、母亲节、中高考等免费游园活动,为周边数十万名业主赠送景区游览卡,让利于民,刺激消费,以此提高居民幸福感。
市民张阿姨每晚带孙子看灯光秀,谈及感受,她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比看电视有滋味多了”。“商业活力”与“社区温情”的平衡,让夜经济真正成为“民心经济”。
从“网红”到“长红”
夜经济的可持续之道
面对同质化竞争,河上街如何构筑“护城河”?刘文峰给出关键答案:“秘诀就是以质取胜,持续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比如,加强对夜间经营场所的监督,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定期公示文明诚信商户红黑榜名单,构筑和谐的营商环境。”
为提升夜经济消费,景区积极主办大型活动,中原河上街灯展、嗨夏音乐节、傣迪电音泼水节等10余个亮点纷呈的主题活动都曾在景区一一上演,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顶流。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刘文峰介绍,景区将加快南部新城水系建设,增加商业新兴载体,鼓励商家深挖“特色夜经济”,开创精致、艺术、健康的新业态。同时,招引冰雪世界、文创潮玩、深夜食堂等差异化业态,形成夜间文化旅游线路,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盏灯如何照亮一座城?深夜十一点,河上街的灯光渐次暗去,但运河边的酒吧依然人声鼎沸。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先生喝着啤酒感叹:“这儿不像景区,倒像老朋友家的客厅。”
从“亮化工程”到“心灵归属”,不在于灯光有多炫,而在于能否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而这正是中国城市更新浪潮中最具温度的答案。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