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品牌力量②丨河南探索两业融合新路径,塑造品牌新动能
编者按:加快品牌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2025年5月10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如约而至,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背后,河南品牌已经闯出一片星辰大海。自5月7日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大河网联合推出“豫见品牌力量”系列报道,聚焦“四高四争先”,围绕国人厨房、融合创新、品质服务、创意文旅、数智未来、外贸优品等方面,多角度展现河南品牌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
大河网讯 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即将亮相大洋洲,宇通新能源客车驶向世界,卫华起重机“让世界轻松起来”……河南制造,走向世界。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期的河南,正在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当前河南正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强省,推动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迈入价值链中高端。
支柱丨从产品到品牌,锻造制造业“硬核实力”
数层楼高、数千吨重的盾构机,是工业制造中的“大块头”,也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
5月8日,在河南郑州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TBM产业化中心,开挖直径达15.7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中铁1459号”,正在筹备拆机前准备工作。
中铁1459号。(受访单位供图)
这台盾构机是目前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不久,它将出口到大洋洲,承担起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隧道1.5公里的掘进任务,隧道通车后,将改变悉尼人的出行方式。
“十年来,中铁装备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着力突破盾构主轴承、减速机等‘卡脖子’技术,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推动盾构国产率突破95%,打造了一大批世界首创的‘国之重器’。”中铁装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同样走在这一转变路上的还有郑煤机。
近日,郑煤机联合宁煤共同开展的“综采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与转载机一体化智能装备系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产品是全球首台套应用于运输顺槽巷道支护的综采技术装备,填补了行业空白。
“郑煤机在扎根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循着智能化、数字化的路径积极推动产业转型。”郑煤机集团副总经理王永强介绍说,“如全球最高的10米超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液压支架、成套化综采装备、智能化产品公开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越来越多的河南品牌跨境出海,在世界版图上谋篇布局。近年来,宇通客车出现在多个大型国际赛事和会议上。宇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宇通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电驱动、电控、电池”的自主攻关为切入点,在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及智能网联云平台技术、多场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方面取得多个重大突破,系统性提升整车及零部件技术产品创新能力。目前,宇通已经实现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全面构建新能源商用车自主可控产业链。
宇通新能源厂区承装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突破丨从产品到服务,创新驱动探索新路径
先进制造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
《河南省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全要素、宽领域、高水平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我省制造业企业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塑造河南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工业起重设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该企业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产销量连续19年稳居全国第一。
卫华集团大数据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卫华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王壮平说:“研发、制造和服务,是卫华集团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的同时,卫华集团自主研发出集起重机各类数据监测、采集、运维于一体的“起重管家”,实现了起重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设备运维效率和产品服务价值,为打开全球起重装备后市场服务奠定了基础。
同为中国起重机械行业的引领者,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也正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双主线,公司逐步从传统制造商向‘绿色智能装备服务商’转型,提供设备定制化解决方案。”河南矿山总裁魏学明表示,未来3~5年,企业将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运营成效。
河南矿山起重机综合性能实验室。(受访单位供图)
“没有过硬的产品和质量,只能在大海中沉没。”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洪亮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唯有坚持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核武器’,才能实现快速‘突围’,抢占国际市场。”据介绍,作为中国超高压流体应用领域的技术开拓者与产业革新者,利通科技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定制化生产柔性制造智能装备升级,将产品性能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用个性定制化生产服务赋能制造升级。
“世界红枣看中国”,河南新郑是中国红枣发展产业的样板。凭借一颗小枣,“好想你”做成了一个大产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全力打造食品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形成“1+N”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链,“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
推进丨两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在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传统发展框架,以创新驱动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当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趋向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企业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探索,以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新模式加速涌现。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建了两个高标准的掘进机升级改造基地(郑州、肇庆),为上百家客户解决了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差、老化损耗速度快、管用养修集中度低”等难题;郑煤机正以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为起点,赋能行业快速发展,专门培育了一支专业团队——郑煤机数耘科技,服务范围涉及通用机械、钢构、船舶/港口装备、钢铁、线缆“五大行业”;宇通集团打出了一套“服务+产品”同步进化的组合拳,推出覆盖“出行、物流、作业”全场景的商用车服务品牌“宇⁺直服”,面向客户作出厂家直服、黄金24小时100%托底、服务全程100%透明等八大承诺,要将服务从“产品的附属品”升维为“客户资产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郑煤机灯塔工厂。(受访单位供图)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根据《实施方案》,河南将围绕服务构建“7+28+N”产业链体系、增强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质效等重点领域,深化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争取国家级试点扩容,启动新一轮省级试点培育,力争到2027年新培育100家以上省级两业融合试点,成功打造一批创新发展活跃、质量效益显著、生态体系健全的两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推动两业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主任、研究员洪群联表示,当前河南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希望河南能够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力探索两业融合新机制、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典型区域和企业推广模式,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河南力量。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刘 杨
文字:刘瑞朝 郭栩汝 田佳宁
海报:路 娇
编辑:何心悦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