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肥皂车间到创意街区 郑州油化厂如何做到了“夜”来香?

2025-05-20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油化厂夜市

老厂房建筑经过创意改造,也显得颇具时尚感

制图/郭晗

  编者按:

  夜经济正在开启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夜经济的活跃度,不仅是消费活力值、居民生活幸福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文化与治理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

  在夜经济带动消费提质升级的大潮中,河南涌现出了哪些新亮点、新生态、新特色?顶端新闻推出“夜河南新坐标”系列报道,解码活力夜生活,发现河南新“夜”态,助力点燃夜经济。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 景凌/文 受访者供图

  当暮色降临,一座承载着70年工业记忆的老厂区却迎来最热闹的时刻。霓虹灯点亮红砖厂房,市集摊位飘出烟火香气,音乐与欢笑在老建筑间回荡,这里是被誉为“中原夜经济新地标”的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街区(简称“油化厂”)。

  作为日均客流超5万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油化厂探索出一条工业遗产活化与夜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工业遗产“活化”

  从肥皂车间到夜经济新地标

  1952年兴建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曾是河南最大的洗涤用品生产基地。改造升级后,这里成为郑州夜经济新地标。目前该园区已汇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等创新业态130余家,各类市集摊主130余家,年游客近1000万人次。

  “我们坚持‘修旧如旧’,所有改造保留工业DNA。”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总经理曹心荷说。

  改造后的油化厂,处处可见巧思。

  肥皂生产车间变身沉浸式“香皂博物馆”,苏联援建的大跨度双曲拱砖嵌结构仓库改造成穹庐艺术中心。由18个直径3米的混凝土管道改造而成的十八拍音乐市集,白天是艺术装置,夜晚则化身迷你livehouse,游客坐在“管道”中听民谣、围篝火,工业粗犷与文艺细腻在此碰撞。

  夜经济“造浪”

  六大市集构筑消费新场景

  为打造夜经济地标,该园区打造了朱雀市集、八大匠造物市集、追风公路市集、十八拍音乐市集、复古市集、宠物市集等六大主题市集,构成“夜消费矩阵”。

  在业态选择上,该街区对各个市集进行了差异化打造。朱雀市集主打“烟火气”,网罗各地小吃,365天常态化运营,夜宵摊位营业至凌晨2点;八大匠造物市集,聚焦非遗手作,扎染、皮具等匠人工作室与游客深度互动;追风公路市集以机车文化为核,打造“骑行+餐饮+演出”生态圈。

  此外,该园区还通过独特的原创活动运营,满足游客情绪价值。例如,“情绪新药方”活动,“老中医”把脉诊断“加班黄莲慢性中毒症状”“暴富白日梦成瘾症”等,用创意活动解构都市压力。

  “做运营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创意。我们园区成员都是95后乃至00后年轻人。园区活动全部自主策划,从不外包,确保创意独特性和执行灵活性。”曹心荷说。

  智慧化破题

  从流量到“留量”的进阶

  面对年均千万级客流,油化厂选择用科技破解管理难题,构建起三大数字化引擎:

  游客端,用小程序集成电子导览、活动预约等功能,打卡地图串联园区各个拍照点位,VR导航则实现了“工业遗址云漫游”。

  商户端,开发了统一收银系统与供应链管理平台,帮助小微商户实现数字化运营。线上商城打通了“文创产品+老字号美食”销售渠道,方便游客购买的同时,助力园区商户经营。

  管理端,实现了热力图实时监控人流密度,智能安防系统联动园区多个摄像头,应急响应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开发的这套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曹心荷说。

  挑战与突围

  城市更新的“郑州解法”

  老建筑改造需投入百万级加固费用,巨量人流带来运营成本上升,但因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困难;园区因运营需要,进行各类设施建设时,经常容易被判定为“违建”;部分商户陷入“流量依赖症”,产品和服务迭代缓慢,跟不上园区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油化厂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用文化赋能商业,以创新激活传统,通过政企协同破解发展难题。这种“记忆+创意+科技”的多元融合,正是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随着暑期消费旺季来临,油化厂正筹备更多夜间活动。老厂房的故事证明:当工业记忆遇见现代创意,当城市情怀碰撞年轻活力,夜经济就能绽放出独特魅力。在这里,夜晚不再是时间的终点,而成为城市生命力的新起点。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