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阔步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中原大地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河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牢记嘱托、阔步向前,持续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河南考察调研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兰考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兰考县农村和窗口服务单位,同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实地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2014年5月9日至10日开封、郑州等地
习近平总书记到开封、郑州等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听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信阳、郑州等地
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郑州等地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听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南阳
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调研,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22年10月28日安阳
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和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调研。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洛阳、郑州
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郑州考察调研,听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高质量发展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开封、郑州等地考察调研,他希望河南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在拓展更大更广发展空间的同时,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014年5月10日,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郑州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郑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生态保护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郑州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19年9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年5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农”工作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郑州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同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对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调研时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郑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党的建设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郑州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文化传承发展
2019年9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医圣祠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龙门石窟考察调研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高效能治理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召开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时强调,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信阳、郑州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洛阳、郑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本报记者 马涛 张笑闻 整理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