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郑州机场往来卢森堡的航空货机。 本报资料图片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决心,鼓足昂扬斗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空陆数海”高效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开放是河南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干劲倍增。”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说,全省商务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殷殷嘱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稳量提质货物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进一步巩固提升“空陆数海”通道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11年来,中豫港务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郑州国际陆港时‘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的殷殷嘱托,河南中欧班列开行从当初的每月1班、每天1班,到现在每天10班,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构建了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物流网络布局,业务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1.44万列,开行总量和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中豫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金雷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班列“万列、千万吨”发展目标,持续拓通道、强枢纽、促贸易、聚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助力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豫航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加快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打造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货运航线58条,通航31个国家、63个城市。今年截至5月20日,郑州机场已累计完成国际地区货运量22万吨,同比增长47.8%。下一步,中豫航空集团将坚定发展信心,抢抓中国与周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新机遇,以复制拓展郑卢“双枢纽”战略为抓手,加强与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间航空产业合作,引聚更多优势资源,推动郑州枢纽能级跃升,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河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郑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徐峰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一对一”海关企业协调员等机制,精准推送支持科技创新、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享惠措施,放大政策组合效应,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更好服务盾构机、轴承、超硬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入推进优化通关专项行动,疏解通关堵点,综合运用单证审核前移、即到即验等便利化举措,确保通关“零延时”。深化“空运进出境货物区港直达直装”“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支持周口港等开展进境粮食中转业务,助力河南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护航企业发展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为我们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省政府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抓好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坚持政治统领,谱写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篇章,将党的领导贯穿国企改革全过程;坚持战略引领,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坚持改革突破,构建现代企业治理新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坚持科技赋能,打造高水平自立自强新标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作风护航,树立国资国企铁军新风貌,以优良作风护航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血脉畅通,经济才会身强体健。近期国家层面打出金融“组合拳”,通过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超表示,我省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尤其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聚焦全省“两重”“两新”“两业”等领域融资需求,在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民营、外贸、科创、消费等板块,加强对乡村振兴、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资源倾斜。下一步,全省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文旅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真正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王世伟表示,将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统筹化风险稳市场促转型,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持续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加快项目建设交付。落实好支持房地产存量政策,因城施策出台加力政策,因地制宜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降低群众购房成本,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稳步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引导房企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围绕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不断健全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夯实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涛表示,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大要求,聚焦“两高四着力”,牢牢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持续壮大制造业规模,巩固制造业基础和支撑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以装备制造、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群,深入推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做强现代产业筋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未来产业规模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信力量。
“多年来,我们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一直专注于乳酸、聚乳酸的发展,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工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鹏说,未来,公司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守深耕实业、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聚焦乳酸、聚乳酸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以实际行动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为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守护者与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藏粮于技”的使命及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任务。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秋乐种业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链延伸为纽带,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让种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贡献种业力量。”该公司董事长李敏表示,秋乐种业始终坚守“依靠科技发展,服务农业农民”的初心使命,聚焦玉米、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繁育、推广与服务,努力培育出更多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互促这一关键路径。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李铁成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要聚焦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布局,高效集成重大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集众智、汇众力,让更能者上、更智者胜,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攻克更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以科技赋能现代制造业,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作为奋战在盾构技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执行主任刘永胜深有感触。2024年,实验室团队在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的研发中实现了持续突破:研发低真空隧道结构改进方法,为第五代交通运输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研发泥水盾构智能保压系统,实现保压系统国产化替代并优于进口系统控制精度。
“这些实践印证,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国际高端装备市场掌握话语权;唯有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刘永胜说,实验室将在高效破岩与场变控制、极端工况装备设计与制造以及智能掘进与运维等三大研究方向持续发力,以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了我们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信心,让青年科研人员倍感振奋,也提醒我们要紧贴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实际,将科研资源与河南省制造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周闯闯介绍,实验室正围绕人形机器人、智能装备、类脑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我们将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服务国家所需、对接地方所盼,为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周闯闯表示,实验室将进一步优化科研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先进制造、智慧文旅等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宋敏 曾鸣 陈辉 师喆 尹江勇 郭北晨 王歌 李鹏 李筱晗 贾永标)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