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阔步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5-05-23大河网-河南日报

鲁山县四棵树乡“河南最美公路”S237沁新线石林路段,沿途风景如画。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我省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自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阔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坚持抓基层强基础 确保社会治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马晓霞说,下一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和省委高效能治理部署要求,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创新抓好信托制物业试点改革、党群服务中心活化运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等工作,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堵点难点,有效提升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水平,更好凝聚服务群众。

  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愿所盼,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该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按照省委“五基四化”要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探索“三级联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获嘉模式”,完善“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微网格管理”、一站式社会治理平台、“邻里互助小院”等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枫桥经验”在同盟大地焕发新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5+16”工作清单落实,强力实施城市更新、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要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李军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完善“20+6+5”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建立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党委书记聂颍说,下一步将全力聚焦“两高四着力”,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形成“问题上报、网格交办、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流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基层党建品牌,汇聚起高效能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义马市新区街道裴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奂霞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建立健全“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四级组织架构,形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微网格“小、快、灵”的属性和网格员“人面熟、底数清”的特点,以多方共建、服务群众为抓手,坚持群防群治,推动基层治理由“粗”到“细”、由“细”入“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把网格化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心感受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港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程晖说,将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持续抓党建固根本、建机制激活力、严纪律强作风,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为企服务质效和经济发展质效,推动辖区经济快速发展;守牢民生底线、安全底线和稳定底线,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聚焦生态治理、土地高效利用、城市品质提升、美丽社区建设,多维度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科技赋能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卢志文说,作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传统理工类院校,该校依托学校的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省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制造业科技攻关。下一步,该校还将加大与制造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实施“工工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煤矿而言必须加快智能化转型,实现传统作业模式变革。”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首席技师郭晓广说,作为一名煤矿工作者,既要成为新技术的“适用者”,更要做技术变革的“推动者”,立足实际、自主创新,多研发一些“专家不研究、工厂不制造、市面买不到、现场急需要”的井下实用型设备,为煤矿工人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工作环境,为煤炭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绿色大家居行业指明了方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力量。”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表示,近年来,万华生态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创新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使基装用材总量锐减70%。目前,该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359项实用新型专利,创建了人造板行业首个“河南省万华大家居产业院士工作站”,公司正凭借这些硬核创新持续引领产业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加速升级,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娅雪说,企业要在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柔性”招引高水平创新人才,深化与知名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以自主创新打破“卡脖子”技术制约,构筑产业集群新优势。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主动融入河南发展大局。”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新留表示,该院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优化专业布局上持续发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样板、筑牢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奔流表示,作为全球钛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成功攻克“大型沸腾氯化法关键技术”“攀西钛矿升级氯化原料技术”“航空转子级海绵钛制备技术”三大“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原料战略安全保障,为我国航空航天材料的稳定供应与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将持续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和深耕钛产业,形成“钛产业链纵向垂直一体化+多产业链横向耦合”生态圈,为推动中国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表示,该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制冷先进装备制造、铝基新材料、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产业链群新格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体现应有担当、作出民权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濮阳坚定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抓实制造业倍增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善戎说,该市今年将实施15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540亿元以上,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下一步,将聚焦“6+20”产业链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群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坚持文旅融合 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南阳老界岭景区总经理张宁波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旅融合指明了新前景。南阳是文旅资源大市,作为文旅从业者,将牢记殷殷嘱托,依托西峡老界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努力挖掘南阳悠久的文化内涵,加快推动老界岭温泉旅游度假村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推出优质的旅游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悉心服务,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让每一位游客都能留下幸福美好的回忆。

  “我们将深入挖掘‘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厚重文化底蕴,持续擦亮岳飞庙、启封故园等文旅名片,创新打造更多沉浸式实景演艺、宋韵主题体验项目,让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焕发全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文化旅游发展试验区党工委书记、朱仙镇党委书记李巍峰振奋不已,对全力推进朱仙镇文旅整体提升工作愈加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将构建‘传统文化+前沿科技’的融合矩阵,完善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链条,努力将朱仙镇打造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与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旅融合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周口市淮阳区淮宁街道苏马庄村党支部书记苏伟说,近年来,通过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淮阳旅游业焕然一新。苏马庄村守着太昊陵、龙湖两个“金疙瘩”,依托一年一度的太昊陵朝祖会和荷花节,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村“两委”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带领村民紧跟步伐,埋头苦干,让大伙儿日子越过越好。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公众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沉浸式认知和感受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厚重积淀,感悟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字为媒,以赓续文明根脉为己任,立足“学术立馆、创新活馆、融合强馆”,加强学术研究、丰富沉浸体验、焕新展陈语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使中华文明标识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蓬勃生机。

  济源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持续打造产业强市、建造精致城市、塑造文旅品牌、创造品质生活,努力在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部署要求上走在前、创新篇、作示范,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李宗宽 陈晨 王小萍 陈学桦 张海涛 王平 刘晓波 樊霞 逯彦萃 孟向东 龚砚庆 方化祎 李林 杨凌 王昺南 李凤虎 刁良梓 王冰珂 代娟 王雪红 范坤鹏 姚广强 张晓静 司马连竹 杨之甜 赵同增 刘梦珂)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