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走近新时代劳动者(下篇)丨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马玉璞 警心如璞为人民

2025-05-28大河网-河南日报

马玉璞在辖区内进行防诈宣传。高素萍 摄

以马玉璞命名的警务室。本报记者 王延辉 摄

  □本报记者 王延辉 王淑美

  “马姐,又来转啦,进来坐会儿吧?”“不用了,过来看看,有啥事随时打我电话啊。”

  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新郑市龙湖镇华南城,商铺林立、人流熙攘,一抹藏蓝色的身影时常穿梭其间。

  她的两部手机里,有8000余名微信好友,九成是辖区居民和商户。她平均每天接到群众电话80多个、回复微信100多条,并以日均2万多步的“铁脚板”丈量着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初夏,中原麦熟的时节。小满过后,记者见到了留着齐耳短发、忙得脚不沾地的她,警务室蓝底白字的门头上醒目地印着她的名字。她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马玉璞。

  亲劲——

  走进民心才能深得民心

  “这闺女比亲闺女还亲呐!”80多岁的东张寨社区老人李国喜夫妇逢人就夸马玉璞。

  最近,马玉璞在北京培训学习、赴省内各地做报告,李国喜有段时日没见着她了。“几天不见,就想着来看看你。”5月24日傍晚,身体健朗的李国喜老人带着自己种的水灵灵的蔬菜跑到了警务室。

  这些年,马玉璞定期去照看两位老人,每年大年初一到老人家吃饺子也成了彼此的约定。“华南城大啊,人也多,但有马警官在,可太平了。”李国喜总念叨着。

  “为群众办实事,就得到一线去。”马玉璞深知,“社区民警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也最直接。”

  从警18年后,马玉璞毅然做出了选择:2016年8月,她申请下沉到派出所做一名社区民警,剪去长发,誓要从头做起、融入群众、扎根基层。龙湖派出所华南城警务室成了她的新阵地。

  马玉璞所在的警务室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4.1万人,省内外的商户1万多家,日均人流量10多万人次,治安秩序纷乱复杂。

  “起初,我就是一个‘小白’,有点望而生畏,但不能退缩。”马玉璞下起了“笨功夫”,起早贪黑挨户走访,用真诚敲开一扇扇门,历时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走遍了辖区每一寸土地,“马小白”蜕变为群众口中的“一口清”“问不倒”。

  “马警官可办事了!”一次走访中,华南城商户董淑霞向马玉璞讲了自己的“窝心事”:客户采购了电器,催要货款却迟迟不给。马玉璞随即要来买方电话,多次从中沟通协调,钱最终打给了董淑霞。

  像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实事,每天都在马玉璞身上发生。在她看来,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大家对马警官很有亲近感,为啥?她勤快,经常走访、巡查,总是带着微笑解决缠手事,越走越亲、越见越亲。”华南城大福茶叶老板密燕伟深有感触地说,“马警官是群众的贴心人,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啥都想跟她唠一唠。”

  把群众当亲人、把警事当家事;职权范围内的马上着手解决、超出职权范围的想方设法解决,马玉璞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群众心间。

  “有难事找马玉璞,有纠纷找马玉璞,有困难找马玉璞”已成为辖区群众的习惯,“马玉璞”和“警务室”紧紧连在了一起。在群众呼吁下,华南城警务室更名为马玉璞警务室。

  “这是信任也是动力,名字写那么大挂门口,要是不能给群众服务好,看到那几个字就会无地自容。”谈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警务室,马玉璞坦露心迹。

  如今,马玉璞警务室和专属网格入驻有8个职能部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地证件照办理、咨询等26项便民服务,实现辖区警务、政务服务“十分钟服务圈”一站式解决,让这里成为社区百姓“另一个家”。

  “你把群众看得有多重,群众对你就会有多亲。”干社区民警越久,马玉璞的体会就越深。

  韧劲——

  决不能让群众失望

  马玉璞警务室里,墙上挂的,架子上放的,都是群众送的锦旗。一面面锦旗背后,是一件件为民故事。

  2024年春节前夕,辖区一工地拖欠工人工资。马玉璞得知后,前后沟通多回,说服开发商拨付了200万元工资款。然而,具体执行的时候,劳务公司又因财务流程繁琐不能在春节前发放该款项。

  “那怎么行?工人忙活一整年,就是靠着年底工资才能让家人过好年。”马玉璞急了,让工地负责人要来劳务公司北京总部联系人的电话,经过十多次沟通,劳务公司让财务人员返回岗位加班放款,工人们最终拿到了血汗钱。

  “工友们来年送来锦旗,围着我,冲我笑,说着感谢的话,那一刻,我觉得值了!”马玉璞说。

  马玉璞属马,既敏捷又执拗。

  辖区内一个小区因墙面裂缝问题,上百户业主和物业闹得不可开交。马玉璞赶去调解,第一次协商因部分业主不满意,竟直接被轰了出来。

  “第一次被群众轰出来,我几乎要崩溃,强忍着泪水在门口坐了好大一会儿。”马玉璞说,冷静下来后,决定再次进去,群众不满意说明工作没做到位。马玉璞骨子里有股子韧劲,她再次推门而入,面带微笑,从法理、道理、情理三方面去和双方谈。直到第五轮协商,双方才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当警察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么多年,马玉璞累哭过,受委屈哭过,感动哭过,也幸福哭过。她带领警务室民辅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3600余件,设立“璞心解忧屋”“平安茶摊”等,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3400余起。

  每天面对各种棘手事、烦心事,马玉璞是怎么承受的?“我不觉得是添堵,相反,更需要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坚持。”她言语坚定,“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失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群众写了《赞马警官》的快板书;有群众写下“深耕社区玉汝于成,守望平安警心如璞”的赞誉。

  拼劲——

  关键时刻就得豁出去

  马玉璞的心似乎是用两种材料做成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钢。

  平时笑嘻嘻,说话轻声细语,可一旦遇到犯罪分子,马玉璞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抓捕时,她那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头,让男同事都服气。”龙湖派出所教导员密伟直言。

  辖区居民贾女士在一路口突然被一名持刀男子拦住抢劫。在附近巡逻的马玉璞听到呼叫后第一时间冲过去,与持刀者迎面对峙,厉声震慑,男子慢慢放下了刀。

  有一次,摸排案件时,涉案嫌疑人突然驾车逃窜。马玉璞随即开车紧追,将嫌疑人逼到锦艺城小区停车场。紧要关头,马玉璞跳下车,站在嫌疑人车辆前,用身体死死挡住对方车头。双方僵持5分钟后,嫌疑人放弃抵抗,熄火下车。

  “我是人民警察,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去!”凭着那股子拼劲儿,马玉璞被同事和群众称为“马大胆”“龙湖女侠”。

  对待这份事业,马玉璞怎一个“拼”字了得。一年365天,她钉在岗位上有340多天。家人自然而然理解和习惯了她的“缺席”。偶尔休息,她在家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似乎要弥补那许许多多不能在家的日子。“妈妈太累了,开车别睡着了。”这是女儿提醒马玉璞最多的话。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两年,为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马玉璞专属网格、联动联勤站成立了,探索出“一群五队”的“党建+”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即线上建立一个微信互动群,线下成立治安巡逻队、信息收集队、防范宣传队、纠纷调解队、防范督导队五支队伍,整合汇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现在,治理的合力强了,服务群众的领域广了。”马玉璞说,能做的事有很多,越来越感觉能力恐慌、时间恐慌,守护平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要一直勇往直前。

  夜幕降临,喧嚣散场,华南城静了下来。深夜,马玉璞警务室的灯依旧亮着,那是一束光,给人温暖,让人踏实。

  “这是一辈子的事,我愿做那束光。”马玉璞说。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