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邂逅玛雅文明 209件套墨西哥文物漂洋过海来见你
大河网讯 5月28日,走进河南博物院“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的展厅,记者看到,直径逾半米、描绘玛雅祭司的彩绘陶盘,姿态各异、细节入微的玛雅人物陶像,刻有玛雅象形文字的石灰岩碑刻……209件(组)墨西哥文物,漂洋过海来到中原,带领绿城观众走进这个古老的文明。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文物涵盖陶器、石刻、玉器、塑像、壁画、建筑构件等多种类型,其中90%的展品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河南博物院与墨西哥国家文物局、北京坤远文博展览有限公司联手,于2025年5月28日至10月8日推出“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
外交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及省文旅、经贸等领域代表,还有墨西哥驻华使馆、墨西哥国家文物局及多家墨西哥重要博物馆的墨方代表出席了28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开幕式。
雨林玄光 209件(组)墨西哥文物漂洋过海来见你
中国有句古诗“人生乐在相知心”,拉美有句谚语“拥有朋友就拥有宝藏”。
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古老的玛雅文明自热带雨林中萌芽、兴盛,又悄然落幕,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是诞生自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数千年来,作为中美洲最为辉煌的文明之一,玛雅文明的兴衰一直吸引着世人探寻的目光。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一艘艘满载友谊的“中国之船”穿梭于太平洋两岸,开启了中拉交往交流的序章。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新中国同一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交,中拉交流合作渐趋紧密。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拉不断书写着命运与共的佳话。中方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墨西哥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在黄河的孕育下,更是积淀了广纳百川、辐射四海的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据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本次展览以玛雅文明“世界之树”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带领中国观众穿越“世界之树”所代表的“上界”“中界”“下界”,以“众神居所”“人类舞台”“彼岸旅程”三个单元,对古代玛雅文明的宗教信仰、政治结构、生死观念进行了生动阐释。“众神居所”单元空间主色调为圣洁的珍珠白,辅以金属色彩,营造出庄严、神圣且富有秩序感的氛围。
其中,“人类舞台”单元以丛林绿色为主基调,结合线性纹饰,呼应玛雅建筑的传统风貌;“彼岸旅程”单元则运用靛蓝色与渐变光效,营造出静谧幽邃的水下意境,象征玛雅人循环往复的生死观念。
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 文明内核中闪耀着智慧共鸣
虽远隔万水千山,却有惊人的智慧共鸣。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黄东升在致辞时表示,玛雅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交相辉映;他们以城邦为纽带构建社会秩序,恰似中原大地“九州方圆”的治理智慧;他们用生命之树象征宇宙的生生不息,正如《山海经》中“建木通天”的东方想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印证了人类对文明本质的共同追求——无论是玛雅金字塔顶的星辰观测台,还是河南登封观星台的日晷,都凝聚着先民对宇宙奥秘的执着探索,对和谐共生的永恒向往。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终肩负着传承文明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通过举办高规格国际展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看到玛雅文明的精彩篇章,更要让全球观众在对比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本次展览的举办,正是河南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构建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的具体实践。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读懂中国“和而不同”的文明观,感受中原大地“兼容并蓄”的文化胸怀。我们呼吁,让玛雅金字塔的智慧之光与黄河文明的浩荡之气在此交汇,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这个长夏,不同时空的文化通过展览相遇,从潮热的雨林到浩瀚的大河,古老的文明在交融中互鉴。据了解,配合本次展览,“玛雅文明超沉浸探索体验展”已于5月1日起与观众见面,“中原来了玛雅人”“‘玛’上来探险”系列研学课程、精品讲解、主题沙龙、主题快闪、市集活动等丰富的体验活动也已陆续推出,设计开发“玛雅文明主题”文创产品100多款,预计暑期还将举办主题沙龙、文创市集等系列配套活动,为公众奉上丰盛的文旅盛宴。(莫韶华 何山)
编辑:谭敏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