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如何破?多方共同发声丨发布会直击
徐宗福/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亚琼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分企业反映银行信贷政策愈发趋于保守。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轻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如何破?“投早、投小、投黑科技”的美好愿景如何落地?
7月3日,记者从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运用股权、债权、贷款、保险等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支持。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武松会介绍,一是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大型银行发挥资金优势,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支持基础研究、科技重大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机构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做得较好的银行业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支持。
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金融机构挖掘科技型企业潜在融资需求,加强对首贷户的对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科技型企业开发保险产品,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认股期权”等投贷联动模式,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
四是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为广大科技型企业募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资金,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五是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依托“郑好融”平台,对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提升“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信贷的有效性,推广应用“创新积分贷”产品。
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需要全周期的融资服务,如何实现科技和金融的“双向奔赴”?
郑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朝峰介绍,将以“创新积分制”为突破,疏通金融赋能“主动脉”、以政府基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平台建设为支撑,筑牢创新策源“强引擎”三方面发力,推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助力郑州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积分制是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工具。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正对全市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创新积分评级,通过量化指标精准刻画企业创新“画像”。下一步,将建立高积分企业“白名单”库,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创新积分贷”等产品精准滴灌,实现“技术流”向“资金流”的高效转化,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郑州市天使基金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并面向全社会征集备投项目和子基金管理机构。为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领作用,依托郑州市基金集聚区,打造“郑创投”品牌活动,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平台;郑科贷业务通过“郑好融”平台透出服务,建立了“投贷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按照保费的30%给予企业不超过20万元补助。从“基金+银行+保险”三个方面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源向早期、小型、硬科技企业汇集。
政策实施后,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将如何发挥作用?
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谷振风介绍,为加快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市工信局重点围绕“7+20”产业链群,统筹抓好郑州市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聚焦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5%进行抵减;对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在支持企业试点示范方面,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在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国家、省级中试平台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须共同努力,方能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浇灌科技型企业。
编辑: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