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声振云霄——一桩往事纪念申凤梅大师逝世30周年

2025-07-09大河网-河南日报

  □刘雅鸣

  一个夏日闷热的夜晚,在当地友人盛情邀约下,欣然夜游周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在一座清代戏楼前,猛然看到了牌匾上四个大字:“声振云霄”——几乎同时,我和好友脱口而出同一个名字:申凤梅!

  这四个字说的不就是她吗!

  “今年7月20日,是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大师逝世30周年纪念日,”当地同志说道,“我们正准备搞一些纪念活动呢!”

  30多年前的一幕,一下涌向眼前。

  “乖乖,你是个记者,还是个新华社的记者?”问这话的正是申凤梅,在我看来一个很普通的、还有些土气的河南老人。那时,我入职新华社河南分社没两年,受单位指派参加当时周口地委在深圳举办的招商活动,主办单位安排我和申大师住在了同一个房间。

  那是一个标准间,房间不大,两床挨得很近,我们坐在各自床头,稍一靠近,脸几乎都能贴到一起。

  打量着眼前这个满脸稚气的小记者,老人家一脸不太相信的样子,又掩饰不住地好奇和喜欢。我至今还记得她瘦削的脸庞、热情的笑容。“我给你唱一段吧”,忽听老人家这样说,让我多少有些吃惊,一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从陕西的大学毕业不久的我,对河南传统戏曲艺术所知不多。因为少时看过风靡一时的电影《朝阳沟》,多少知道点豫剧,还有豫剧大师常香玉,但对越调就知之甚少了,更不清楚对面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原来是大师级别,是越调的代表性人物。

  老人很健谈,说了好一会儿话,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她忽然郑重朗声说道:“乖,你记住啊,有德有才是伟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废人。”

  这几句话,我没来得及记在本子上,但就听了这么一次,便深深刻在脑海里。

  此后,跟大师再无交集的机缘。听说她的身体一直不好,67岁便猝然长逝,心里很是哀痛。随着年龄增长,时不时也会听一些戏曲唱段,而每每听到申大师的《收姜维》,特别是那段“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其中的唱腔、念白与韵味都令人击赏,真真是妙不可言。

  1963年4月申凤梅率团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他夸赞申凤梅“你把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从资料中看到,当年周恩来总理看了她的《收姜维》后称她为“河南的活诸葛”,还风趣地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越调本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小剧种,主要流传于河南的周口、南阳一带,正是在申凤梅和一批批老艺人勇于革新、不懈努力下,终将这一乡野小戏推向了全国大舞台。

  1963年4月京剧大师马连良收申凤梅为徒后,马连良为申凤梅扮戏。

  在她57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在近200个剧目中扮演过生、旦等各种行当的角色,塑造了各色各类性格迥异的众多艺术形象,尤其在系列三国戏中饰演诸葛亮深得好评,已成经典。

  最为可贵的是,在她的心里,观众始终是第一位的。她不管到了哪里,完成了正式演出,总要到福利院、农户家中甚至走到街头为卖胡辣汤的小贩们演唱。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演员,不管啥时候,只要观众愿听我唱,我就唱。”看到这句话,想起她在深圳那个宾馆房间里“我给你唱一段”的情景,我不禁莞尔又动情泪目。

  看了一些回忆申凤梅的文章,除了对她艺术造诣的尊崇认可外,大家还有一个一致的评价是,她的人品好,跟群众的关系特别好,老百姓对她也特别好。“什么是人民艺术家,不是个人自封的,是老百姓封的。”与大师虽仅有一面之缘,此言信矣!

  1980年越调戏曲电影《诸葛亮吊孝》剧照,申凤梅饰诸葛亮。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啊!”高亢激越的唱腔再次回响耳旁,真是声振云霄!

  对戏曲大师最好的怀念,就是继续听她的戏啊。

  本文图片均由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提供。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