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援外培训班同时开班!23国学员在河南寻找“粮”策
大河网讯 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从非洲阳光下的田垄,到拉丁美洲富饶的平原,再到亚洲中原大地上翻滚的麦浪,粮食的故事跨越山海,连接着全球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图为三期粮食类援外培训班学员合影。
7月8日,“拉共体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研修班”“发展中国家绿色储粮技术培训班”“非洲法语国家粮食产后减损增效技术培训班”三期援外培训班在河南工业大学同步开班,来自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几内亚、刚果(布)、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89名学员齐聚黄河之滨,共话粮食安全,共谋合作发展。
此次三期粮食类援外培训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务实举措,旨在与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与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宋玉哲、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陈晓鹏、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战略发展部副部长甘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项目政策官员王晓蓓、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吴智深等领导出席仪式。
图为克拉丽莎·西耶诺·林贡贝·斯拉格。
加蓬共和国学员克拉丽莎·西耶诺·林贡贝·斯拉格(CLARISSE SIENO LINGOMBE EP SKUGGEN)说:“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实现约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河南作为‘农业强省’,生产出了中国近 10% 的粮食,被誉为‘中原粮仓’。此次能来中国、来河南参加培训,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图为胡安·奥尔蒂斯。
“我特别关注河南在粮食储藏、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在哥伦比亚,一些偏远乡村仍然缺乏稳定的粮食供应。这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公平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改善这一状况,而这次培训可能会为解决哥伦比亚粮食供应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哥伦比亚学员胡安·奥尔蒂斯(JUAN GABRIEL ORTIZ FORERO)对接下来的培训充满期待。
图为戈蒂耶·布沙布·博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粮食安全、减少产后损失、推动绿色储粮、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刚果(金)农业部处长戈蒂耶·布沙布·博佩(GAUTHIER BUSHABU BOPE)说:“非洲大陆资源丰富、潜力无限。但在粮食安全领域,非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粮食产后损失管理方面。”戈蒂耶提到,因缺乏适宜的储存技术、加工基础设施或高效物流链,非洲大陆约有30%的粮食在收获后无法有效利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戈蒂耶表示:“中国在绿色储粮、智能粮库建设、食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对非洲国家来说极具借鉴意义。我希望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带回刚果(金),推动刚果(金)粮食安全建设,并与其他非洲国家共享这份经验与成果,以改善我们的农业发展现状。”
图为开班仪式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河南首次同时承办三期粮食类援外培训项目,既是“中原粮仓”服务国家援外大局的重要突破,也彰显了中国以务实行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
粮安天下,命运与共。从“中原粮仓”到世界舞台,这场黄河之畔的相聚只是序章。当89名学员带着“中国方案”回到各自国家,粮食安全的答卷也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接续书写——这不是一国的独奏,而是全人类的合唱。(杨佳欣)
编辑:陈静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