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免费预约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

2025-07-16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7月16日上午9时,经过近两年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在馆内一楼开幕式大厅举行。博物馆将从当日12时起对公众免费开放。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作了题为《汉魏洛阳故城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报告,深入剖析汉魏洛阳故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定位与深远影响。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作了题为《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报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路径与使命担当。

作为洛阳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的重要项目、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将系统展示汉魏洛阳故城60多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立体呈现这座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所蕴含的非凡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它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之都”,其鼎盛时期人口超百万。

在遗址西侧拔地而起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恰似一座微缩的汉魏都城,高台建筑规制,中轴直线贯穿,向西与千年古刹白马寺相望,展示着千年前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汉魏盛景。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位于瀍河区白马寺镇翟泉村、占地面积219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7000平方米,以汉魏时期历史文化为核心,荟萃1300余件(套)珍贵文物,全方位展现汉魏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界最大都市的文明盛况。

在展陈方面,“天中国史——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突破传统博物馆以时间为轴的叙事方式,以“总—分—总”的思路设置了“中”“合”“同”三大主题展厅,从都城制度、民族融合、世界影响等多个角度,以1000余件精美文物,全方位展示汉魏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所说:“汉魏故城,是洛阳送给考古界、中国和全世界的珍贵宝藏。”

馆内荟萃1300余件(套)珍贵文物,大吉瓦当、骨尺、昭君出塞镜等尽显汉魏工艺之巅峰。

大吉瓦当

东汉,大吉瓦当,形体较大。边轮高出当面,当面正中为“大吉”二字,两侧分别饰有一变体“五”字。

昭君出塞镜

该铜镜所载昭君出塞故事,是目前已知最早记载昭君出塞故事的文物。铜镜上的铭文两次出现“中国”字样,对研究“中国”概念的演变意义重大。

熹平石经残石及完整复原品

出土于东汉太学遗址。《熹平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开了我国古代以刻石形式公布经文范本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骨尺

东汉,尺长23.3厘米、宽1.36厘米、厚0.36厘米,正反两面皆线刻尺寸,全尺十等分,以圆圈表示寸,每寸中又以短线条十等分为分,又在半尺位置饰以四个圆圈。该尺完整无损,制作精良。

金牛马

“鎏金铜牛”高5厘米、长7.2厘米、宽3.5厘米。“金马”出土于兵庄河堤晋墓,呈站立姿态,昂首挺胸,四肢笔直挺立,尾巴高高翘起,仿佛随时准备扬蹄奔腾,生动地展现出晋代工匠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构思。

西晋陶熨斗

出土于洛阳市洛龙区西晋墓,属陶制模型明器,底部为覆碗形足,中部为竹节状柱,上方有孔可插置熨斗,柱顶蹲坐一虎形小兽,头部两角向后紧贴头部,应为瑞兽“天禄”形象,因造型生动,憨态可掬,被网友戏称中国古代“招财猫”。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刘杨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