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说”排球
□本报记者 黄晖
7月14日,郑州外国语中学体育馆内,四场比赛正在同时进行。小队员们时而专注比赛,时而相互交流、鼓励,时而还会和看台上观赛的“亲友团”隔空互动,现场气氛火热。
作为“三大球”中唯一的隔网对抗项目,排球有着独特的魅力。为期9天的河南省第一届小学生排球联赛,让热爱排球和致力于排球普及推广的人们欢聚一堂,享受排球的乐趣。
“我在班里身高属于中等,是看电视转播选择了排球,感觉特别帅!”身高1.78米、来自新乡茁跃陵园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范逸阳哲说,“打排球一年多,我身体变强了,个儿又高了,还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偶尔也打篮球,但最爱还是排球。”
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的黎静怡说:“我们学校排球氛围非常好,不仅有排球队,还有50多人的排球社团。我从一年级开始,‘三大球’都试过,最终选择了排球,现在已经练了三四年。排球是集体项目,是讲团结的项目,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贡献力量。”
“不光试遍‘三大球’,还练过乒乓球呢。”一直“旁听”采访的静怡爸爸黎先生笑着插话,“她最后选择了排球,当时我想,那就好好练排球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嘛。”
在黎先生看来,女儿练排球带来三大变化:“第一是性格变好了,变得阳光、积极向上;第二就是玩手机少了,现在经常关注的是比赛,从排超到世界女排联赛再到‘萨马兰奇杯’这种全国性的群众气排球赛事都经常看,还边看边评论,挺好,我支持!第三个我感觉最重要,娇气没有了,眼泪也少了,平常小事里的抗压能力比以前强多了。而且,从集体项目里学到了团队意识,她懂得了分工协作,懂得了交流分享,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整个团队团结在一起才会变得强大。”
项目发展,裁判是必需的人才基础。目前我省活跃着100多人的排球裁判员队伍,其中国家级裁判20多人,一级裁判三五十人,他们是比赛组织开展的重要保证。
裁判员刘玉瑜说:“为了让更多小学生参与排球运动,小学生排球无论场地规格、球网高度还是球的尺寸,都根据青少年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做了调整,但规则大体没有变动,我们的职责就是以规则为准则,为热爱排球的孩子们打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之一,郑州外国语中学的排球项目也颇有“来头”。2023年8月,郑州外国语中学女子排球队以全胜战绩夺得第十四届省运会学生组女排比赛冠军。
郑州外国语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任化军说:“我们第一支女子排球队组建于1983年。作为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我校连续三年夺得河南省体育学校排球锦标赛冠军,女排项目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赛场较有影响力的体育特色品牌,多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并且运动等级达到一级、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学生,很多被‘985’‘211’高校、全国部属重点高校及各省重点高校录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途径。”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