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引力十足 叶县的田野里藏着怎样的丰收底气
大河网讯 夏日的叶县,玉米花生们翻滚叠翠,美丽的村庄交错在绿意之中。作为农业强县、新兴工业大县、文旅名县,这里有96万亩高标准农田,藏着丰收的底气,12万亩富硒小麦凝结着乡村振兴的“硒”望。7月18日,“2025·乡村振兴看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叶县,看这个以“叶公好龙”而闻名的地方如何书写新传奇。
田埂上的“诗与远方”
“开春桐树花开时,咖啡馆外像落了层雪,游客捧着咖啡拍视频,咱村成了‘网红’!” 西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司志阳站在 “XI有时光” 咖啡馆前,指着头顶的桐树果子笑道。这个曾不起眼的村庄,如今靠着“农耕文化 + 休闲体验” 火了,农耕长廊里老农具泛着光,画室里村民正临摹炭粉彩画,4000 亩核心区麦田里,观景台、共享菜园串起 “村中有田、田中有村” 的画卷。
在相邻的大李庄村,外村的村民张要需在桃花坞的鱼塘里钓上来了一尾小鱼,他说:“天热停工了,就来这钓着玩儿。”在这里物联网设备正在上演“科技秀”。虫情监测站一报警,无人机立马来打药,水肥一体机自动浇地,旱涝都不怕。多亏了智慧农田的普及,村民们身上负担轻了,也就有了闲情逸致跑来桃花坞消遣。
“硒”望无限好麦浪也逍遥
聊到叶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叶县首任“县令”叶公“好龙”的典故。这份历史的沉淀,如今被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叶县,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近年来以其富硒小麦闻名。
“今年种植了12万亩的富硒小麦,每斤收购价都高于一般小麦市场价三毛到五毛。”平顶山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总经理刘瞻解说。这些富硒小麦不仅品质上乘,更因其独特的健康价值而备受青睐。透过窗口,看富硒面粉在机器里“变身”,从亮白的挂面,到劲道的酸汤面叶,再到添加了羊肚菌粉的高端制品,每一款都贴着“富硒” 标签。麦浪滚滚,不仅是丰收的景象,更是叶县人民奔向“硒”望生活的生动写照。
据悉,叶县已建成68 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基地,在富硒产业的带动下,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这样“玩转”乡村自治
“今年五一,咱们田庄乡康台村一天就接待了1.6万的游客。”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叶县田庄乡党委书记兰丰蕊和村党支部书记康跃民带领村民“撸起袖子自己干”,结果呢,这村子不仅没“趴窝”,反而火得一塌糊涂。村民自己出资凑了210余万元,硬是“抠”出了32个微景观。小桥流水,干净整洁,活脱脱一副江南水乡的模样,让人看了直呼“康台村,你是有点江南风情的”。
村内66岁的居民陈梅兰大娘分享道,“村子治理好了,在门口支个小摊,到了周末多的时候能挣个六七百块钱,儿子儿媳都从城里回来了。”曾经青壮劳动力都在城里打工,留她一个老人在康台村,现在孩子们从城里回到乡下,这简直是现实版的“家有金矿”,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兰丰蕊分享说:“村民成了主人翁,日子能不红火?”康台村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有时候真不需要“喂饭”,给个“碗”和“方向”,村民就能自己“开席”。
夕阳西下,硒麦小镇的“麦田夜未央” 活动开场了,民谣与蛙鸣共鸣;康台村的夜市里,烤串香混着欢笑声;产业园的货车正满载富硒面叶驶向全国…… 叶县的和美乡村,正以 “粮稳、业兴、村美、民欢” 的模样,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新篇。(记者 赵檬 实习生 程小纯)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