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政策“组合拳”出击,上半年河南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如何?

2025-07-25大河网

大河网讯 将企业纳入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库、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助力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今年以来,我省推出一系列护航举措,助力企业行稳致远,制定《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和专项攻坚等,打出新一轮的政策“组合拳”。

当前,专项行动及专项攻坚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发力?7月24日,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办公室会议,介绍我省各部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309家企业纳入我省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主体1094.1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的95.9%,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牵头抓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功能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在骨干企业培育方面,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三全食品、时空隧道等309家企业纳入我省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库,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育苗+孵化+加速+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护航民营企业“出海”,发布国际展会推荐目录,支持800余家企业参加多场国际展会,新签订单超300亿元。

此外,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市场平等准入工作,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行动,明确15种重点整治情形,全面清理和整改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科技创新为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已达12649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95.26%,充分彰显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

如何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今年年初,省科技厅通过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选派“科技副总”等手段,助力优质民营企业主导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支持宇通客车、汉威科技、栾川钼业等在内的23家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选派首批六百余名“科技副总”到民营企业,帮助企业完善研发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助力民营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措施专项清理

保障公平竞争,有助于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上半年,省市场监管局采取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强化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依法纠治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同时,做好增量政策措施审查,切实把好政策出口关,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等,为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省新设经营主体92.03万户,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1140.5万户,居全国第四位,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公平竞争执法,集中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中。

加强企业名单共享推送 推动金融资源倾斜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链条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今年,省金融监管局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调研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协调解决企业实际经营困难。 针对外贸企业,省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商务厅梳理全省1.3万户外贸企业名单,逐户明确主办银行,建立“外贸企业投诉直通车”制度,做到走访对接全覆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对受关税影响外贸企业“白名单”推动“应贷尽贷”“应保尽保”。针对乡村振兴、科创等领域,加强新农主体名单、各类科技型企业名单共享推送,推动金融资源倾斜。

为增强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和获得感,省金融监管局还鼓励省工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贷”“千企万户贷”“惠企贷”等专属产品,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从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强化法治服务保障、发挥工作机制作用等多个方面,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广大民营企业更好服务“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连凡)

编辑:何心悦  审核 :王世洋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