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传递健康星火” 项目研讨会献策:让健康科普精准落地基层

2025-07-27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丙肝?饼干?基层群众常把这两个词弄混;林州某乡村卫生院院长全家都感染了丙肝,却不知道该如何防控……” 在 “传递健康星火 点亮万家生活” 健康科普公益项目启动后的研讨会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广明的话,道出了基层健康科普的痛点。

7月26日,与会的省、市疾控专家及基层医疗机构代表围绕“科普训练营+ 基层志愿行”展开深度交流,为项目落地献策,力求让健康知识真正 “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准科普:从 “单向灌输” 到 “按需供给”

“基层群众的需求,就是科普的方向。” 李广明结合自己下乡的经历说,曾有村民排队找省里专家咨询,却连 “丙肝” 的名字都记不清。他提出,科普必须 “精准对焦”——不仅要讲清 “乙肝、丙肝是什么”,更要针对患者家属等高危人群强化 “筛查、接种、防护” 的实操知识,“比如告诉家属‘没抗体要打疫苗’,才能形成‘医防融合’的闭环”。

这一观点得到基层代表的共鸣。中原区秦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邹毅提到,日常工作中发现,老年人排队查高血压、血糖的络绎不绝,但主动查乙肝的不足 5%,“他们觉得‘慢性病才要命,肝炎没啥事’,这说明我们的科普还没戳中他们的痛点” 。他建议,将乙肝科普与慢性病管理结合,组织肝内科专家进社区,同步开展免费检测,用 “早发现、早治疗” 的案例扭转认知。

南阳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王航则强调 “传播方式的迭代”:“要从‘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转向互动参与。” 他举例,农村地区可用 “赶集日摆摊 + 方言快板” 讲疫苗知识,城市社区可搞 “健康知识转盘” 游戏,让群众在参与中理解 “不共用牙刷”“及时打疫苗” 等核心信息。

科普训练营:锻造 “能讲、会讲、讲得透” 的科普队伍

“基层接种医生太忙了,没时间学科普技巧;有的年轻人有热情,却不知道怎么跟大爷大妈沟通。” 许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赵鸣的话点出了基层科普队伍的现状。研讨中,“如何培养 100 名骨干讲师” 成为焦点,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实操建议。

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史鲁斌建议,训练营应分层提升讲师能力:“面对‘妈妈课堂’要会讲‘1 对 N’的群体沟通,面对疫苗咨询要练‘1 对 1’的精准解答,面对镜头要懂媒体表达。” 他提议设计 “场景模拟课”,比如模拟 “家长质疑疫苗安全性” 的场景,让学员练习 “用故事代替数据” 的沟通技巧。

周口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徐永光则提出 “扩编” 思路:“村医、社区里有威望的老党员,他们说话老百姓信,为啥不纳入科普队伍?” 他举例说,当地有位村医爱编 “防疫顺口溜”,每次赶集宣讲都围满村民,“把这些‘民间高手’培养成‘种子讲师’,比专家下乡更接地气”。

金水区黄河中心医院接种医生李蒙建议 “给科普加文化赋能”:“河南有洛阳汉服、‘唐宫夜宴’等 IP,能不能让‘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穿越’到科普现场?用 cosplay、情景剧讲疫苗知识,年轻人和孩子肯定爱看。” 她还提到,需建立 “素材支撑体系”,为基层提供现成的视频、海报模板,“不然基层医生想做科普,连张合格的乙肝检测流程图都找不到”。

基层志愿行:让健康知识 “进得去、留得住”

“进社区容易,进校园难;讲理论容易,让群众真行动难。” 研讨中,“基层志愿行” 如何落地成为热议话题,专家们结合实践经验给出了“破局”方案。

洛阳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英分享了 “急救夜校” 的成功案例:当地专家李红梅利用周末进社区,手把手教心肺复苏,“群众需要啥就教啥,比单纯发传单有效 10 倍” 。她建议,基层志愿行要 “因地制宜”:城市社区可结合 “邻里节” 搞互动,“关键是让群众觉得‘有用、有趣、不耽误事’”

针对“进校园”的难点,开封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严威提出 “分龄施策”:“低年级用绘本、卡通游戏讲‘打疫苗像给身体穿铠甲’;高年级开主题班会、知识竞答,用短视频解析‘乙肝病毒怎么传播’。” 他特别强调,“家长同步教育是关键”,可在放学后开 “家长课堂”,用 “孩子查了抗体,您查了吗” 等话术撬动家长重视。

新乡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周志强建议 “建标准化工具包”:“一套通用课件(用案例开头,少讲理论)、一本话术手册(比如‘怎么跟老人说查乙肝’)、一节沟通训练课(模拟接种咨询)、一个科普视频(讲清疫苗原理和流程),基层拿过来就能用。”

多方协同:让 “星火” 成 “燎原之势”

“项目要落地,得先解决‘谁来做、怎么做、做成啥’。” 河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占峰在总结时强调,科普训练营首先要选对人——“得有热情、有亲和力、懂专业”,再明确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家’,是锻造能扎根社区、学校的‘健康传播者’。”

他提出,基层志愿行需“以点带面”:“咱们是公益项目,不靠行政命令,得靠讲师的热情和能力去‘敲门’。比如先从熟人社区做起,用一次成功的‘亲子实验室’活动慢慢打开进校园、进企业的通道。”

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刘占峰建议:“要做成‘有责任、有突破、有实践’的品牌——媒体发挥传播责任,企业履行公益责任,医护人员扛起行业责任;突破‘单打独斗’的模式,形成‘疾控+医院+社区 +媒体’的合力;把项目打造成‘可研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甚至申报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

研讨会最后,专家们达成共识:健康科普不是 “走过场”,而是要让群众 “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正如一位基层医生所说:“哪怕每次活动能让 10 个老人愿意查乙肝,让 20 个家长带孩子打疫苗,这‘星火’就没白传。”

接下来,项目组将梳理专家建议,细化训练营课程和基层活动方案,让 “传递健康星火 点亮万家生活” 真正从口号变为行动,为河南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青禾)

编辑:谭敏  审核 :王世洋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