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釉色会说话?华裔青少年用指尖读懂钧瓷里的千年匠心

2025-07-29大河网

大河网讯 神垕古镇的老街上,青石板被千年行走磨得发亮,两旁店铺门口摆着的钧瓷作品在阳光下泛着绚烂的色泽。

7月28日,参与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诗歌营的华裔青少年们来到钧瓷之都——神垕古镇,感受“钧不成对,窑变无双”的钧瓷之美。

华裔青少年在神垕古镇合影留念。

“借大家吉言,成品一件!”在孔家钧窑窑址前,一场承载着期盼的开窑仪式吸引着华裔青少年们屏息凝望。当窑门开启,《四羊开泰》《玉壶春》等一件件钧瓷艺术品带着余温亮相时,“哇,好漂亮”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大家惊喜地看到,这些钧瓷艺术品的釉色极为丰富,红如海棠,紫若茄皮,蓝似天空,青比美玉,各种色彩相互交融,形成了如梦如幻的奇妙景象。

“这件上边釉色不均匀,属于次品,待会将被销毁。” “不是成品不能买吗?”听到钧瓷艺人的话,西班牙营员俞米一不禁为这美丽却未达标准的钧瓷作品感到惋惜。钧瓷艺人的回应简单却重若千钧——钧瓷作品需完美无瑕

华裔青少年围观开窑现场。

事实上,钧瓷烧制的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从选料、制坯、施釉到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最终成品的瑕疵。这“完美”二字背后,亦是钧瓷“十窑九不成”的真实写照。昔日作为皇家御用,正因其窑变天成、人力难控。如今,孔家钧窑在坚守传统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发扬光大钧瓷制作技艺:通过窑炉改造,使得对烧制温度和气氛的控制更加精准;工艺革新让釉料的调配和施釉方式更加科学;设计创新则让钧瓷在保留古韵的同时,更符合现代审美,成功突破了过去 “十窑九不成” 的技术瓶颈,让曾依赖自然偶发性的窑变艺术逐步趋于可控;釉色的研发突破与整体品质的跃升,亦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在窑火中淬炼出的结晶。   

华裔青少年在神垕古镇打卡留念。

“看,我收获了一个小手串。”美国美南河南同乡会营员冯丽文欣喜地向记者展示腕间新购的钧瓷手串。指尖拂过圆润微凉的珠粒,那层叠晕染的釉色仿佛仍在流动,每一颗珠子都藏着窑变赋予的独一无二的“小宇宙”。这意料之外的天然釉画,让她真切触摸到了神垕古镇千年不熄的窑火脉动。“它好像在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冯丽文感叹道。

这方寸间的绚烂,正是钧瓷从“皇家御用”的庙堂之高走入烟火人间的生动缩影。昔日仅供帝王赏玩的“窑变万彩”,如今创造性化作寻常人腕上的风景。釉色流转间,不仅凝结着神垕古镇千年窑火的温度与记忆,更凝结着一代代匠人从“十窑九不成”的严酷烧制难题中突围而出的智慧与坚韧——那些被突破的技术瓶颈、那些被赋予新生的传统釉方,最终都在这小小的手串上绽放出触手可及的重生之美。

华裔青少年体验拉坯。

当少年们的指尖拂过温润瓷坯,目光为开窑瞬间的万彩光华点亮,他们触摸到的远不止一门技艺。钧瓷无言,但釉色在说话——它诉说着华夏先民对泥土与火焰的智慧驯服,更传递着历代匠人于“十窑九不成”的严酷烧制难题中淬炼出的执着匠心。(周金淼)

编辑:陈静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