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⑧ | 文旅何以挑“大梁”

2025-07-30河南日报客户端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习近平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期“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学文一起,围绕“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旅强省”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学文 方舟 龚砚庆 温小娟 郭歌

  城市中轴线千年未移,是古都的印记;清明上河园盛景重现,是繁华的注脚。

  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强调,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加快建设文旅强省、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清明上河园的实景演出,万岁山武侠城的沉浸互动,龙亭湖的惬意泛舟,大宋御河的曲折蜿蜒,鼓楼夜市的美食盛宴……漫步开封街头,一幅宋韵流淌的画卷在眼前铺开。

  “开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城景一体’‘主客共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秀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优质旅游促进文化传播,不断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如何打造新时代的文旅产业?文旅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本报调研组走进开封,看这座古都如何将文旅产业全力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航拍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供图

  花式宠客

  从“打卡一个点”到“逛遍整座城”

  清明上河园里一派喧腾。

  喷火艺人屏息聚力,“火龙”骤然从口里跃出,引得游客一片叫好;NPC“展昭”与游客互动,背宋词赢“交子”的孩子雀跃不已……欢笑声与叫卖声交织,溢满园区。

  近千年前,张择端把北宋都城东京搬上了画卷;如今,开封把画卷搬到了现实。

  清明上河园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10亿元;今年“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清明上河园为啥这么火?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刘佳说:“清明上河园以宋文化的转化、传播、展现为主线,打造了一座有灵魂、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景区。”

  刘佳介绍,景区通过打造“大型剧目震撼化、中型剧目精品化、小型剧目景观化”的演出体系,开发5D球幕影院、《清明上河图:千年之约》XR大空间探索等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开设“百工坊、百艺坊、百展馆”和非遗市集,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在万岁山武侠城,2000多名演员为每日入园的10多万名游客上演3000场次节目。

  这个惊人的数字是如何实现的?万岁山武侠城董事长助理宋涛解释:“景区编排的成品剧目有300多个,小型演艺有900多场,再加上园区的NPC,主打一个宠客。”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是开封文旅布局中的两股强势力量,不仅为游客打开沉浸式文旅的全新大门,更化作撬动消费升级的坚实杠杆。

  今年一季度,开封累计接待游客3288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229亿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

  如今,以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龙头景区为引领,开封府、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启封故园等多点发力的景区矩阵已成规模,文旅产业链群得到进一步拓展延伸,让游客感受开封多点、多样、多重的文化魅力。

  “种草”场景

  从“沉浸体验”到“情感共鸣”

  7月,正值暑期,河南作为文旅大省,自然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我很喜欢这种体验,好像在电影里一样,我在孙羊正店看了表演,还和苏轼一起壮游山河。”海南小游客沈心在体验《清明上河图:千年之约》XR大空间探索项目后,给出好评。

  “我会把清明上河园推荐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来河南旅游。”沈心的双胞胎姐妹沈沁说。

  文旅产业如何跨界融合?开封用创新思维架设古今桥梁,用文旅新场景满足游客的情绪价值。

  在开封,调研组走进两处即将开放的文化场馆,看数字化在“文旅+”融合中大显神通。

  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的数字魔法令人称奇。AR技术唤醒沉睡的古城街景,地层叠压的千年奇观在光影中缓缓流转,千年前的东京城在虚实交织中“活”起来。

  黄河悬河文化展示园的创新表达独具匠心。《悬河奇观·汴梁长卷》裸眼3D铺展开封与黄河的相依相生,“泥沙之环”“黄水滴”装置解码治河智慧,古汴河河道剖面与抽象古船并置,让厚重的黄河文化可触可感。

  从数字复原到互动体验,“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种草”,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年轻群体成为文旅消费主力,开封如何通过“文旅+”的年轻化玩法,打造更多“种草”场景?

  “开封人自己的‘什刹海’”“家人们,太chill(放松)了”……在网络平台,开封龙亭东湖的“种草”帖层出不穷。

  湖岸打造了集酒吧、茶舍、宋服体验馆与非遗街区于一体的特色商圈,营造小众别致的消费场景,年轻人可着宋服漫步、品开封小吃,可泛舟碧波、赏湖光水色,在古韵新风交融中解锁古城新魅力。

  年轻群体作为文旅消费重要群体,正在重塑文旅消费市场格局。

  高建军表示,开封将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宋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为纽带,将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与开封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以诚相待

  从“一次打卡”到“反复体验”

  探古寻今的路上,一个核心问题引导调研组向深处探寻:在保持文旅顶流“长红”的同时,如何惠及民生?

  80元可以玩3天的万岁山武侠城,在景区门票动辄上百元的今天,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涨过价吗?”调研组发问。

  “涨过。但门票从60元涨到了80元,演出也从200场做到了500场,对游客来说还是‘超值’。”宋涛说,“拥有‘自来水流量’的秘诀就是超值。”

  这种“超值”理念,不仅体现在景区的演出中,也体现在二次消费中。万岁山武侠城推行“平价商业”,景区内一碗烩面卖12元,比景区外的饭店还要便宜。

  打价格战不是文旅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流手段,真诚服务才是让游客从“一次打卡”变为“反复体验”的必杀技。

  走进金明池遗址公园,550米亲水栈道与607米环湖步道串起“金池夜雨”景观带,湖中荷花竞相绽放,古老御苑焕发青春活力。

  “北宋的《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就是这盛世风华。”开封金明池片区相关负责人郑勇刚表示,如今金明池以“拆墙透湖”重构空间,已成为市民露营游玩、乐享自然的休闲新地标。

  打造“小而美”的城市共享空间尝试中,开封坚持“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市民即游客、游客即市民”理念,满足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也为市民打造了触手可及的美好。

  在高速公路出口开设免费停车场和换乘接驳车,开展传统特色早餐提质行动、“汴地美食、一城双宴”餐饮提质行动,打造高端商务酒店、培育高品质特色民宿,在全国首创推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放心消费险”……开封从各个层面真诚待客,让游客“来了再来”。

  开封明确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进阶目标:对产业的打造,对场景的深耕,对民生的守护。

  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勾勒出一幅文旅版“清明上河图”,挑起产业发展大梁,迎接八方宾朋。

  “两高四着力”大家谈

  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张学文: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其打造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您认为,河南文旅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又该如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构建独特的产业竞争力?

  黄东升:去年河南文化旅游实现里程碑式发展,接待游客首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破1万亿元,但仍存在城市游相对落后,吸引力不及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同质化发展问题尚未解决,一些传统休闲观光类景区发展滞后;入境游亟待突破接待外国游客人次占比不高等弱项短板。河南文旅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要在聚焦文化转化、产业能级、国际传播、经营主体等环节精准攻坚。一是从古到今,推动历史文化时尚表达。让传统文化与新奇创意碰撞,推动传统文化时尚表达、厚重文化现代转化,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用产品讲好古今辉映的河南新故事。二是从点到面,提升文旅产业能级。坚持点做亮、线拉长、面拓展,以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以主客共享理念升级城市文旅功能,实施“文化赋能”“街区焕新”工程,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精提升”,植入新业态,打造“漫步式”消费场景。三是从内到外,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构建“全球传播+精准营销+产品升级”体系,依托国际平台策划多语种推广活动,聚焦“黄河文明探源”等IP定制多语种线路,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入境游客百万人次以上。四是从小到大,做强做优经营主体。实施“龙头引领+特色发展”计划,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在穿珠成链、做强板块、深化融合、塑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构建文创产业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像万岁山武侠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宝泉旅游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

  张学文:日前,我们到开封清明上河园等景区调研发现,当下文旅消费呈现体验化、个性化、科技化的新趋势。面对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如何让更多河南文旅IP“火”出圈,吸引更多游客来老家河南看看?有哪些具体的发力方向和重点举措?

  黄东升:近年来,河南涌现出了万岁山武侠城等诸多火爆出圈的文旅IP。要让河南文旅IP持续焕发生机,我们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符号化提炼、产品化落地、移动端传播,将这些IP产品打造为引流的端口、市场的接口、业态的风口、形象的窗口。一是研究梳理,形成IP矩阵。持续强塑“1+4”形象IP,做强产品IP。其中,“1”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4”是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4张名片;产品IP包括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为代表的景区IP,以银基旅游度假区、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IP,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标识IP等。同时,系统盘点黄河文化、中原文明等资源家底,建立IP资源数据库,按“核心IP+衍生IP+潜力IP”分级培育,构建覆盖历史、民俗、自然、现代等多领域的IP集群,形成“既有高峰、又有高原”的IP体系。二是创新转化,打造IP支撑。推动IP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馆、数字藏品等新业态,让游客在交互中感受IP魅力;将IP元素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推出IP主题酒店、文创商品、特色餐饮,形成“看到的是IP、体验的是IP、带走的还是IP”的消费闭环。三是创意营销,扩大IP影响。善用新媒体传播规律,联合头部流量平台打造“IP话题挑战赛”,邀请跨界达人开展“IP体验官”活动,让IP形象走进综艺、影视、游戏等场景;策划“IP主题季”活动,如“中国功夫嘉年华”“黄河文化艺术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制造传播爆点,让河南文旅IP既接地气又具国际范儿。

  张学文:河南是文物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近几年不断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文旅强省,我们如何准确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特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黄东升: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从单纯观光游览,转向深度体验文化内涵、追求个性化互动与精神共鸣的更高层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聚焦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一是强化区域联动,打造大板块。以郑汴洛安黄河古都群为牵引,打造产品一体、交通一体、营销一体的区域文旅发展共同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郑州沉浸演艺、剧本娱乐、研学旅行等新业态规模化、品质化发展,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景区文旅演艺提质升级,建设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中国剧本娱乐之都”,提升安阳“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品牌影响力。二是打破行业边界,推动大融合。深化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机制,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等,全面布局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农文旅融合等业态项目,特别是要发挥胖东来、蜜雪冰城等商业品牌的流量效应,在文商旅融合板块实现突破。三是聚焦优势赛道,培育大集群。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一优势赛道,找准河南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细分领域的优势,重点从数字文旅、文化创意、景区游览、文旅演艺、游乐设备、展览展会等六大领域“发力突破”,培育一批在产业链上具有独特优势、成长性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全省文旅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重塑。四是坚持服务至上,营造大环境。从政策端对制约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梳理,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强化人才等文旅产业要素支撑。聚焦游客需求,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文旅领域营商环境,更好服务文旅经营主体发展与游客体验提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郭歌 整理)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执行:屈芳 阙爱民 杜君 王世伟 党文民 窦晓雪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