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理员能为农村带来什么?
广西“00后”乡村振兴协理员黄丽春向游客推介村民种植的果蔬
“00后”叶芳玲(右二)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广西鹿寨县中渡镇朝阳村做党委书记助理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观察员 郑宇/文 新华社/图
7月23日至24日,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全省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培训班,对全省5000余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进行全员培训。
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到底是个什么岗位?河南为何这么重视这支村级协理员队伍?他们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什么是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
从发布的招聘公告可知,河南对协理员的定位清晰:在村“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协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由此可见,协理员的职责范围覆盖政策宣传、产业支持、数据统计、技术推广等多类工作。
其实,协理员既是村里的助理员、联络员、服务员,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与村“两委”干部既相互协作又有职能上的分工。
这次协理员的招用对象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及2023届、2024届未稳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鼓励报考原户籍所在县(市、区)岗位。在待遇保障方面,协理员每月工资3500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合同期为2年,期满不续签。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服务证书”,可享受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不只是河南,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协理员制度:2021年,四川首次提出探索设置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岗位;2022年,广西首批招用5006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北京市部分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合同期满的乡村振兴协理员……
农业大省如何破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
实施协理员专项计划,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塑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引导更多高知青年主动流向乡村,开启“智力反哺乡村”新路径。此外,在基层治理精细化需求的背景下,协理员能为乡村注入现代化、专业化治理力量。再者,该举措为刚刚走出校园的青年提供了既能服务国家战略又能实现个人发展的成长舞台,促进青年施展抱负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双向奔赴。
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科技赋能可让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职业呈现全新面貌。因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急需注入朝气蓬勃的“新血液”、引入足智多谋的“智多星”。
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途径。2024年河南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87.04万人,广袤农村可以成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很好的试验场。
一边是乡村振兴人才紧缺,另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河南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突破口,通过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这一专项计划,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建功立业,着力推动化解难题,实现乡村振兴人才输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双促进”。
在广袤农村如何大有作为?
培训会上,学员们认真听取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群众工作、廉洁履职、管理办法解读等课程,并围绕如何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分组开展研讨交流,谈认识、谈思考、谈打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广袤农村,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协理员能为农村带来什么?能在农村干些什么?能为农村改变什么?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朝气蓬勃、激情澎湃,怀揣着干事创业的远大理想,有干劲、有拼劲、有冲劲,可以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新思维、新技术、新文化。
他们不仅是基层的新生力量,更是联通城乡、激活农村的“关键纽带”。要当好政策落地的“传导员”,推动政策直达快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重大政策部署、享受各种惠农政策。要当好资源对接的“链接者”,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需求—资源”数据库,破除资源壁垒,让城市资本、技术、市场与乡村禀赋精准耦合,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要当好乡村治理的“赋能官”,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要当好乡土文脉的“摆渡人”,用现代技术挖掘传承农村历史文化,加强活态传承,注重IP打造,让文化资源变资产、故事变流量、手艺变效益,推动文化振兴。
当然,协理员进入农村后还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如何规避角色冲突?如何真正“融得进、沉得下”?如何突破资源约束激活创造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岗位权责边界,健全培训制度,强化组织保障、优化权益保障、“亮化”前途保障等激励措施,激发协理员干事创业热情,让他们在广袤的乡村沃土上书写精彩的青春答卷。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