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企业家感觉“倍有面儿” 河南这场大会讲了啥?

2025-08-04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中原科技城 图片来源:郑州市政府官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观察员 郑宇

  7月30日,1000名企业家在省人民会堂参加全省“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大会,并对30家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为企服务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这在河南是第一次。与会的许多企业家都激动不已,感觉“倍有面儿”。

  这次会议的鲜明特点,就是让企业站“C位”、当主角,拿上“考核棒”,给政府职能部门现场打分,目的就是把为企业服务的导向树立起来,把企业发展的干劲鼓起来,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激发出来。

  企业好,河南经济才会好

  企业稳,河南经济大盘才会稳

  企业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去年底,我省实有经营主体1127.8万户,在全国排第4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功能地位毋庸置疑。

  此外,我省拥有民营经济主体1081.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重要作用同样不言而喻。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贡献了约占全省55%的生产总值、65%的税收、70%的进出口总值、9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

  特别是近年来,河南成长起来一大批有硬实力、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大个头和现象级企业,改变了我省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布局偏散的局面。

  比如,被称为“商超界天花板”的胖东来,流量不输5A级景区。再如,蜜雪冰城今年3月上市,认购倍数和金额创港交所历史纪录,市值最高时突破2300亿港元。还有,泡泡玛特不仅引领全国潮玩风尚,而且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这三家企业,都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创办并经营的,被知名媒体人秦朔称为河南跑出来的“三头象”。可以说,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活力源泉,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我省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迫在眉睫。

  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河南部署开展“学查改,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就是着眼两手并用、相得益彰,特别是进一步把政府这只手既管住管好,又让这只手更灵活更有力,全面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据悉,这项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万余名干部参与大走访,累计走访企业近8万家,收集企业诉求9700多个、已解决9100多个,办结率93%。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企业找上门”到“干部送上门”,充分体现了服务理念的升华、责任担当的强化、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实现了作风转变和高质量发展双促进、共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7%,居全国第6位、经济总量前10位经济大省的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中部地区分别居第1位、第3位、第1位,在经济大省中分别居第2位、第3位、第1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服务企业没有止境

  转作风和抓发展从来都是重大任务,也是长期任务,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专项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好发挥好,持续为企业发展优服务、育环境、强保障。

  企业面对的挑战是复杂的,企业的诉求也是多元的。

  比如,在大会发言的超聚变李翔董事坦言,省领导通过走访了解,形成“十三项任务清单”,推动了问题有效解决,表示营业收入今年有信心攀升至500亿~600亿。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想企业之所想、办企业之所需,以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的“减法”换取企业成长的“加法”,迎来市场主体的“枝繁叶茂”、实体经济的“根深蒂固”、高质量发展的“春色满园”。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企业真正渴求的好环境,如同阳光、雨露,须臾不可缺,润物细无声。需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和诚信建设,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兴业沃土。

  企业发展绝非易事,服务企业需要过硬作风和专业素养。不难发现,一些地方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时,有人是脸热心冷,服务做样子,沉不下去;有人是脸热心热,真想做事却欠缺能力,说不出内行话,抓不住关键点。凡此种种,都是不行的。需要把助企服务作为“练兵场”“赛马场”,切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更多党员干部成为熟悉经济工作、精通产业发展、高效服务企业的行家里手。

  “以企观政”,既像一面旗帜,引领了一场刀刃向内的作风革新;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新境界。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