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兰气息 玉精神 她从不是‘网红式’作家”

2025-08-04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宗璞 黄小一/摄

宗璞研究中心成立 黄小一/摄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茹

  7月31日,宗璞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系列活动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

  当天活动开始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就宗璞研究中心成立这一业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采访。

  宗璞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河南文学的传统

  顶端新闻:作为豫籍文学名家,你认为宗璞的作品和精神对当下文学创作有怎样独特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李洱:宗璞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我看过她的很多作品,比如《弦上的梦》《红豆》《我是谁》,包括她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东藏记》。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她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知识分子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她的作品有非常浓郁的家国情怀,语言干净朴素、疏落有致,同时又富有诗意。用“兰气息,玉精神”来形容她的风格非常恰当。她的作品也常让我想起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雅正”。

  顶端新闻:此次研究中心成立对河南文学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李洱:河南作家以乡土文学见长,宗璞作品对河南文学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河南文学的传统,提升了河南文学的文化品格。

  我们要知道,写知识分子生活其实非常困难,但宗璞的作品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其小说,语言、人物、叙事风格与所要表达的主题达到了高度契合。我曾经对一个拍电视剧的人说,我只愿意改编一个人的作品,就是宗璞的作品。在河南文学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宗璞都是一位具有独特品格的作家。她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描述,尤其值得关注。这样的作家非常罕见,我对她非常敬仰。

  她从不是“网红式”作家,一直在默默地写作

  顶端新闻: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宗璞研究中心的成立给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哪些机遇?

  李洱:宗璞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她从不是“网红式”作家。她性格沉静,很少进入公众视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她很少出现在当代文学的重要场合,但她一直在默默地写作。即便身体不好,也始终坚持创作,这种坚韧的精神非常可贵。

  我想,这对河南作家、对中国作家都是一种启示。我觉得宗璞身上可研究的东西很多,阐释空间非常大。她的创作经历漫长,在不同时代都有代表作品,而且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此外,她和冯氏家族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关系,尚有很多值得打开的空间,当中蕴含着我们自己的命运。

  宗璞的作品提醒我们,文学的现实品格永远重要

  顶端新闻:你与她同写知识分子,她的作品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洱:我们的风格不一样。虽然她写过《我是谁》这样带有现代主义气息的作品,但她的整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带有某种抒情倾向,她对真善美总是格外专注。我的作品可能更侧重反讽,或试图通过反讽达到抒情效果。她可能更多受到十九世纪文学以及俄苏文学的影响,而我可能更多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但是这种差异,不影响我对她的认同和敬仰。宗璞的作品提醒我们,文学的现实品格,永远是重要的。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