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⑩丨在洛城遇见“长安”
“要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期“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邀请洛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楚国剑,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铮一起,围绕“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铮 陈学桦 周青莎 王斌
盛夏的洛阳,龙门石窟游人如织,十字街夜市烟火升腾,洛邑古城汉服如云。繁华深处,最温暖的底色是平安。
回望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对国泰民安的求索从未停歇。收录于《全唐文》的“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道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防微杜渐的经验智慧。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为一座久负盛名的文旅之城,洛阳将“图之于未萌”的治理智慧融入街巷社区,为观察一域之安提供了鲜活范例。
洛阳市公安局交警铁骑大队在火炬大桥巡逻。 洛阳市公安局供图
强基础 从增量到提质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民警离群众最近,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名字早已与辖区的烟火气融为一体。
“你报的噪声问题刚才协调过了,存下我的手机号,有事随时打。”7月29日上午,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社区,社区民警潘丹勇正在警务室接待群众。
定鼎门社区包括10个居民小区、3所学校和一条外卖集中的商业街,社会治安情况复杂,但案事件发生率却常年较低。扎根社区十余载,潘丹勇深有感触道:“很多案件都是小事引起的,如果及时化解了,案件就不会发生。”
一天中午,潘丹勇的微信接连响起,“楼上的业主,你家漏水了,租户让找你,打电话也不接。”“我家被淹了!”政康苑小区刘先生在业主群里发了飙。潘丹勇立刻赶过去,联系上房东后又在现场“监工”,直到管道修理好。“多亏你,我都想上去砸门了!”刘先生怒气渐消。一场小风波,由于反应及时,很快平息。
群众有难事,潘丹勇总是第一时间到场,“有事儿找老潘”成了居民们的口头禅。“和群众熟了,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他说。
定鼎门社区警务室有民辅警6人,担负着辖区近3万名群众的平安责任。潘丹勇将有服务意愿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共治队伍:老兵志愿者、小区保安参与日常巡逻;外卖小哥、快递员收集隐患信息,共同建设平安和谐的家园。
用脚步丈量百家门,以真心解好千道题。在全省,5.3万余名像潘丹勇这样的社区民辅警(含警务助理),在平凡中守护着万家灯火。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重心下移、警力下沉,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5.13%,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6.66%。基层警力不断充实,装备保障也悄然焕新:出警有电动自行车代步;单警装备渐成标配;人手一部警务通,可将排查出的纠纷、隐患一键上报。社区警务持续提质增效。
建网络 从纵横到立体
夏夜,洛阳应天门北广场宫灯摇曳,人潮涌动。“你觉得洛阳的治安怎么样?”记者随机和一名游客攀谈。“挺好的,你看那儿!”游客手指的方向,两名特警全副武装正在巡逻,不远处,一辆威武霸气的装甲车警灯闪烁,安全感拉满。
“我们坚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将警力撒向景区、商超周边等人流量大的区域,见警率、管事率高了,防范效果立竿见影。”带队的洛龙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焦文波说,在火车站等重点区域,特警24小时驻守,其他区域则视情况设定重点巡逻路线,动态调整警力部署,确保有事件发生快速反应。
资源整合、协同联动,构建起多警种攥指成拳的平安合力。
每天早上,在洛阳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全警种参与的警情研判会准时召开,分析当天安全隐患类型、案事件高发时段和区域,精准调度民警巡防。
市局特警支队、县(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形成四级巡防体系。横向,打破警种限制,“特警+交警铁骑”“特警+社区民警”多警种联巡成为常态;纵向,市、县(区)、乡(镇)、社区警力协同无缝衔接。
“联防联动让警情处置更加灵敏,遇到突发情况,谁先抵达谁处置,最大限度将案事件止于萌芽状态。”洛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保障大队教导员许鹏飞说。
不久前,瀍河公安分局警用无人机在巡逻时发现有人聚众斗殴,分局空地一体可视化指挥中心立即通过无人机喊话控制局面,同时指派巡特警处突车和街面巡逻车到场处置,从无人机发现到警力控制现场全程用时3分钟,成功阻止事件升级。
路面,各警种用铁脚板筑起平安的铜墙铁壁;空中,无人机化作空天之眼探查安全隐患;综合指挥室,视频巡防为侦查延伸出数字触角。人防、物防、技防,共同织起这张看得见、反应快、防得牢的立体化防护网。今年上半年,洛阳全市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33%。
提效能 从借力到成势
打击与防范,犹如公安机关守护平安的双拳,一攻一守、相辅相成。如何提升打防质效?洛阳借力“智”与“制”,打造平安新引擎。
乘“数”而上,向科技要警力。在洛阳市公安局侦查中心,警情数据库威力显现。这里实时汇集全市高发的各类案事件,并自动分析,生成预警报告。
当下,电诈犯罪为群众所深恶痛绝。洛阳公安与银行、电信运营商等联动,构建反诈模型,哪些人群易受骗,哪些人正遭遇诈骗,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及时拦截。
预警模型打造防控闭环,“洛安码”搭建全民参与平台。
2021年,“洛安码”微信小程序上线,市民注册后即可在手机上实时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信息。“有了它,能从更广范围发现安全隐患苗头,为及时防范化解创造条件。”洛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让打防更智慧。制度,让打防更高效。
在深化平安建设过程中,洛阳探索建立打防衔接机制。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楚国剑介绍,打防衔接,就是在案件发生后,通过回溯检视,发现、堵塞防范管理漏洞,防止同类案件再次发生;同时,民警通过入户走访、日常检查等,主动发现案件线索,为打击提供支撑。
例如,民警侦破邮寄黄金类电诈案件后,发现金店管理有漏洞,对店主开展培训,教他们识别诈骗套路。此后,这类案件明显减少。
西工区发生盗窃案,社区民警想起检查旅馆时有几个可疑年轻人入住,马上给侦办民警提供线索,案件迅速告破。
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治理,推动平安变“长安”。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2%。
洛水河畔,华灯初上,流光映照着千年古都的安宁。龙门山前,熏风轻拂,平安洛阳如一幅水墨长卷,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为更高水平平安河南写下生动注脚。
放眼全省,各地正以绣花功夫织密安全防线。郑州设立“护学岗”,为校园安全“加码”;南阳实施“警司访+”机制,绘就矛盾化解同心圆;漯河推行“项目警务”护航企业发展加速度……
从科技赋能的智慧防控到润物无声的基层治理,从雷霆出击的专项整治到春风化雨的民生警务,中原大地上正奏响人民安居乐业的最美和声。
“两高四着力”大家谈
防范化解风险 筑牢平安防线
李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近几年,洛阳跻身全国文旅城市“顶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人流车流大规模增加,洛阳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排查治理风险隐患,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
楚国剑:当前,洛阳加快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洛阳文旅频频火爆“出圈”。安全是文旅发展的生命线,洛阳公安机关聚焦“两高四着力”,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持之以恒转理念、强作风,大力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积极构建“警种融合、打防衔接”新模式,推动专业力量与基础防控互补,将有限警力不断放大,让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旅游高峰期,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季节警务”,开展机关增援基层活动,充实基层警力,联合文旅等部门依法整治景区周边旅游乱象,严厉打击涉旅违法犯罪,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强化娱乐场所隐患清查和消防检查,加强治安管理,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提前预判交通态势,完善方案预案,打出破解“出游堵”“停车难”组合拳,全力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贡献公安力量。
李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为了让平安在群众身边可见、可触、可感,洛阳是如何做的?
楚国剑:洛阳公安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把“说实话、干实事、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重实绩”作为干事创业重要标准,坚决扛牢平安建设主力军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是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理念,以规范落实“四丰富两提升”为引领,持续深化“一村(格)一警”,聚焦“减负、赋能、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基层基础提质年”活动,全面加强派出所工作。目前,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5.62%,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7.42%,基层警力不断充实;更好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使社区民警更有精力、更加专注地干好基层防范工作,不断夯实平安根基。
二是提升治安防控能力。聚焦“守点、巡线、控面”,围绕重点部位持续完善“武警联勤”“高峰勤务”等工作机制,强化“护校安园”,实现中小学校周边警力全覆盖;严格落实巡逻防控“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以治安重点地区、情况复杂场所、案件高发部位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时段特点、实时警情、人流密度等关键要素,科学规划定点值守警力动态巡逻路线,切实提升见警率、管事率,进一步增强震慑力、控制力,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
三是积极构建“警种融合、打防衔接”新模式。洛阳公安持续深化“警种融合、打防衔接”新实践,以“精细为钥”破解治理难题,以“提质增效”回应群众期待。“警种融合”全面整合警种部门的数据资源、技术手段,实现打击、防范警种信息共享、深度融合;“打防衔接”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体系,在“主战”与“主防”间搭起桥梁,实现打与防有机结合,通过“打击反哺防范、防范支撑打击”,推动打防工作质效双提升。
李铮: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法治公安建设方面,洛阳进行了哪些探索?下一步,将如何以法治公安建设助推平安建设?
楚国剑:近年来,洛阳公安高位推进“局长办案”制度,在市县两级建立“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力运行法制员派驻制度,“非羁押管控”平台、“码上报警”系统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水平,“简案快办”、轻微事故视频快处等机制牵引执法质效不断提升。坚持案件办理“应进必进”,提升执法质效,减轻民警负担,执法事故“零发生”,刑事、行政案件快办率均动态达30%以上。今年以来,大力开展“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韩作君同志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孟津分局白鹤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厚植法治理念,推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注重政治敏锐,更加注重规范执法。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着力增强执法力度,增添执法温度,增加执法精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洛阳,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洛阳公安力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青莎 王斌 整理)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执行:屈芳 朱殿勇 阙爱民 杜君 张培君 高超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