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带火“冷经济”!全国每3台冷柜就有1台河南造
大河网讯 入夏以来,高温热浪覆盖河南,异常高温加剧“三伏”的火辣度。高温下,河南的“制冷产业”火力全开。
全国每10台家用冰箱和冷柜,就有1台来自“中国冷谷”民权制冷基地。全国每3台冷柜,就有1台是“河南造”……如今,郑州、漯河、商丘、新乡等地已经形成了“冷谷”集群。
三伏天里,大河网记者走进省内多家制冷企业,探访高温下的河南“制冷力”。
现场丨制冰厂已满负荷运转4个月
8月4日,高温热浪依然在持续中。
中牟新区万邦国际物流市场附近,众邦制冰厂的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厂区外面,前来拉冰的冷链厢式冷藏车排队等候。厂区里面,排列整齐的冰块被缓缓推出,等待在出冰口的工人用专业设备,将冰块一块块运至另一侧的运输通道。
通过一条类似传送带的两侧做了隔挡的设备,冰块滑至下面的运冰车尾部,再由工人一排排码好。由于天气炎热,工人们汗如雨下。
“今年入夏以来异常高温,我们制冰厂已经连续4个月满负荷运行。”该制冰厂负责人刘志鹏说,工厂每天制冰150吨,分为100公斤和50公斤两种,都是工业用冰。
众邦制冰厂的工人正在运输冰块。刘瑞朝 摄
冰块客户80%都是万邦的商户。这些冰块,将用来给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生鲜食品降温。根据未来的天气走势和万邦商户的需求,预计这样满负荷运转的情况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郑州市经开区的一家制冰厂内。根据制冰厂负责人介绍,进入夏季以来,冰块供不应求,生产多少卖多少,每天能出货两三千块冰。
产业丨“榴莲自由”背后的河南冷实力
截至目前,郑州市今年的高温天已超过40天。
持续的高温热浪给万邦国际物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少产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榴莲、山竹、椰青等)和国内南方的水果(荔枝、杨梅等),都需要通过冷藏运输车、冷库或工业冰块冷藏和保鲜。
这些热带水果,其实早在进入国门的时候,就已经体验了河南制冰力量的“冷藏服务”。
如今,消费者享受的“榴莲自由”,得益于运输成本的降低和冷藏技术的提升。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冷链装备产业研究院院长龚毅说,凯雪冷链作为全系列冷链方案和设备服务商,近年研发投产的采用下出风技术和精准温度控制装置的铁路冷藏集装箱,已经应用在由热带水果东南亚原产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国)经由万象至磨憨,联结国内各个陆港的冷链运输专线上。
近年来,随着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老铁路通车后带动了全面发展,中铁特货在全国尤其在南方地区布局了很多连接东南亚热带水果的运输通道。凯雪冷链通过加强与中车长江、中铁特货等企业在铁路冷藏集装箱制冷机组国产化替代的技术合作,在用于果蔬冷藏保鲜的冷链装备研发制造中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
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的铁路运输冷藏制冷机组。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作为全系列冷链方案和设备服务商,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覆盖田间果蔬真空预冷机、速冻机装置、商用冷库系统、道路、铁路和海运冷藏车(集装箱)的制冷机组、商用冻冷藏展示冷柜、客车空调等全系列冷链设备。其中,冷藏车制冷机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际品牌第三名、国内品牌第一名。
龚毅说,他们公司生产的半挂拖车用制冷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国外“卡脖子”问题。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制冷机组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一,包括纯电动、混动、氢燃料电池和LNG冷藏车,为冷链食品、医药品等的冷链运输保驾护航。
集群丨“中国冷谷”热火朝天
在商丘市民权高新区,有不少类似凯雪冷链这样的制冷企业。
这里被称为“中国冷谷”,“冰火两重天”在高新区的智能制冷产业基地具象化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基地已有100多家制冷企业入驻。
根据河南省制冷学会调研统计,全国每10台家用冰箱、家用冷柜,就有1台来自民权县;全国销量前10的制冷企业,民权就有4家;道路冷链物流运输线上奔驰的冷藏车,每10辆就有6辆产自民权县。
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的冷柜。受访者供图
制冷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在“冷谷”之中。康拜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冰箱和冰柜为主的企业,为冰箱和冰柜提供压缩机这一核心部件的重点企业阿斯贝拉科技产业园,距离康拜恩不到3公里。
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正在加速集聚。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保温材料等核心部件供应商,也纷纷选择落户民权县。专业化的钣金加工、喷涂、物流服务等配套体系,也在日益完善中。
截至目前,民权县已形成链条完整、协作紧密的百亿级制冷产业集群,制冷装备产业链产品所需的160多个零部件基本实现了全配套。
地位丨四地形成“冷谷”集群,实现全程冷链闭环
河南的“制冷能力”有多强?
全国每3台冷柜,就有1台产自河南。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说,河南制冷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制冷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可以说,河南制冷产业既是全国市场的主力军,也是行业生态的构建者,其地位早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支撑中国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目前,全省拥有制冷相关企业868家,冷链物流企业853家,数量分居全国第3、第12位。其中,郑州、漯河、商丘、新乡等地形成了“冷谷”集群,民权“中国冷谷”更是集聚制冷整机及配套企业368家。
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批量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通过产业链条来看,从上游的制冷压缩机及制冷机组(凯雪、同鑫)、冷藏车(新飞、宇通、松川、澳柯玛)、库板(延津集聚29家企业),到中游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双汇物流、华夏易通、华鼎冷链物流、鲜易供应链),再到下游的食品加工及速冻(三全、思念、双汇食品),“河南制造”已经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城乡居民餐桌的全流程冷链闭环系统。
“如今,河南制冷产业已走过‘量的积累’阶段 ,正迈向‘质的飞跃’关口。”隋继学说,下一步的突围方向,将瞄准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国际化的中原冷链高地。
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氨—二氧化碳复叠或载冷的制冷系统”“磁悬浮气悬浮离心压缩” “光伏发电+蓄冷技术”等节能技术在新建及改造冷库中的规模化应用。“充分发挥区位、市场、科教、政策叠加优势,让‘豫冷’成为‘中国冷链’走向全球的一张金色名片。”隋继学说。(刘瑞朝 杨露露)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