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条举措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本报记者 尹江勇
企业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8月4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聚焦企业所需、政府所能,从8个方面提出一揽子共20条政策举措,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劲支撑。
“《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旨在减轻企业创新负担,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其内容设置涵盖了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补足企业创新资源与人才缺口、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强化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为企业创新护航。
这20条政策举措的重中之重,是支持企业借助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解决我省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持创新型企业凝练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每年公开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项以上,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业,按国家拨付经费的3%—5%进行奖补,单个项目奖补不超过60万元,每家企业年度奖补不超过500万元。
为了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我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年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并对创新龙头企业等实行跟踪服务。
激发企业内生创新动能,需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省将高质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重点解决企业“不能创新、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等问题。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将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对运行成效好的创新联合体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等。
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还要补足创新资源短板。为了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对企业新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并根据其研发投入、实施一流项目等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资金持续支持;对首次命名的企业类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对企业建设的省级研发平台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分别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为了帮助企业引育急需紧缺人才,《若干政策措施》规定,对科技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个人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对企业科研人员入选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省财政资金将投入1.5亿元左右,在2027年前选派不低于3000名(次)“科技副总”服务企业创新。
“此外,在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新政策举措也给出了一系列切实支持。”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筛选一批具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优质企业作为省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力争科技企业占省重点上市培育企业比例不低于70%;鼓励企业申报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每项奖补1000万元、一等奖每项奖补200万元、二等奖每项奖补100万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每项奖励100万元、一等奖每项奖励50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30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20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吸纳更多科技型骨干企业专家参与创新管理等,努力实现从“找服务”到“送服务”的转变。
专家说
一张极具系统性和突破性的施工蓝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承哲
本次我省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8个方面20条举措,是一张极具系统性和突破性的“施工蓝图”,也是一次在区域层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力探索,更是我省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理念共识转化为制度现实的具体行动。
《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其系统性设计,围绕企业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一个动态协同的有机整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源头供给与成果落地并重。既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源头活水;又强调“完善转移转化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突出主体培育与环境优化协同。不仅提出“强化企业培育引导”,壮大创新主力军队伍;同时部署了“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具体行动,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阳光雨露与肥沃土壤。
三是突出硬投入与软环境结合。在进一步明确强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等硬投入基础上,同步优化了企业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服务等软环境。以硬投入拉动强引擎,以软环境强化硬支撑,协同发力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应该说,《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是政策红利的释放,更是创新范式的重构。其有效实施,必能推动创新要素在企业端高效汇聚、顺畅流动、充分涌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为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澎湃动能。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整理)
企业说
让政策蓝图与企业实践同频共振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董晓坤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新能源转型如火如荼,智能化浪潮迎面而来,全球竞争格局持续重塑。作为扎根中原的客车行业领军者,我们深切感受到《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强劲推力。
从支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到引导创新型企业队伍建设;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鼓励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从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到完善转移转化机制、丰富融资服务手段、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精准锚定了产业升级痛点,将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企业创新成果必将加速涌现。在突破核心技术方面,宇通纯电动客车依托省级重大专项,使节能与控制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续驶里程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在深化市场应用方面,宇通新能源客车已畅销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售近20万辆。
河南省的创新政策体系已显现强大生命力。基于行业实践,我们期待政策保持连续性,在强化创新要素保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速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精准的“滴灌式”支持、更开放的创新生态、更高效的转化机制,保障企业心无旁骛投身创新,让政策蓝图与企业实践同频共振,助力河南客车产业在全球新赛道上领跑前行。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整理)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