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安阳:不止步于拿到“牌子”

2025-08-11大河网-河南日报

安阳市民在CBD公园湖畔享受周末休闲时光。 曲海庆 摄

林州市柏尖山空气清新,呈现出一幅千里江山图般的美景。 王一鸣 摄

草长鹭飞。 张永兴 摄

安阳市健步走爱好者行进在文峰塔附近。 姚鸣霄 摄

水中觅食。柳洪伟 摄

  □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当捧到“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安阳这座七朝古都并未止步于欢呼。

  在安阳古城南大街街区,修缮工程紧张进行中;洹水公园的志愿者们手持夹子弯腰捡拾垃圾,身后是重新铺装的透水砖路面;安阳市民之家,“一窗通办”的叫号声此起彼伏……仲夏的安阳,文明创建的热潮未减,一场以文明为起点、向品质跃升的新实践,正在这片沃土上生动铺展。

  文明创建不是终点,而是城市治理的“练兵场”。“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出门得蹚水;现在不仅路平了,还安了充电桩、划了停车位。”8月4日,家住北关区豆腐营街道的张桂兰老人,指着楼下焕然一新的小广场感慨。这场始于2018年的文明创建攻坚战,让安阳啃下了237个老旧小区改造、16条背街小巷整治的“硬骨头”,更锤炼出“百姓点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的治理机制。

  从环境改善到精神滋养,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在殷墟博物馆,讲解员正为小学生们讲述甲骨文里的“礼”字演变。“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擦亮城市的‘面子’,更要铸牢文化的‘里子’。”安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安阳对重要保护街区实施小规模、渐进式整治复兴,先后完成24栋不可移动文物修缮,345栋历史文化街区房屋风貌整治、历史建筑修缮。修复老旧建筑院落345处,面积达5.9万平方米。城市游园广场、公交站台、道路窨井盖、街头小店,增设体现殷商文化、周易文化、红旗渠精神、岳飞精忠报国等元素,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传承。

  以文明为基,向品质城市全速迈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否从‘集中攻坚’走向‘常态长效’,能否从‘创成牌子’迈向‘擦亮底色’,关键在责任、核心在领导、成败在落实。”在8月1日安阳市召开的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会上,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提出,当前,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更要通过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责任传导和督导问效,杜绝“牌子到手、工作到头”的懈怠思想,防止“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真正让各项工作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以坚强组织领导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常态长效。

  安阳正以文明创建为支点,撬动城市功能的系统性升级——新建公共充电桩500个,新增城市绿地57公顷;在德隆街与兴泰路交叉口、文昌大道与盖津路交叉口等地开工建设10个海绵型公园;改造提升市双虹体育公园、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场馆,新建轮滑场和地掷球场、室外智慧健身房(甲类),更新全民健身器材400件,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安阳市北关区,无人机产业园里生产正忙。“文明城市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改善,更是营商环境的优化。”园区负责人说,依托文明创建中形成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今年已有几十家无人机企业在此落户。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

  洹水如玉带穿城而过,两岸高楼与古迹相映成趣,这是一座全新的安阳城。“文明城市不是终点站,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让文明创建成为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座城市感受到温度、触摸到幸福、看到未来。”袁家健说。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