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2025-08-13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孔德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8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462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良好

  随着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呈现较高活跃度。今年上半年,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半年,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从行业看,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从来源地看,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68.6%、59.1%、37.6%、6.3%、2.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企业投资信心有效提升,中国始终是全球投资的热土。”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说:“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良好,表明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营主体“量”的增长背后,“质”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上半年,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新设96.5万户、第三产业新设1171.2万户。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锻造经济新动能。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9.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8个百分点。

  “多年来,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总体快于经济增速,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这不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空间,还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竞争格局,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文化产业亮点突出

  今年上半年,消费领域文化产业亮点突出。随着“哪吒”“悟空”“泡泡玛特”等国产IP火爆全球,文化产业成为上半年消费增长亮点,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高达17.5%,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6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从43个行业中类看,有38个行业中类实现盈利。”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介绍,“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等3个行业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带动作用明显。”

  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2个百分点。其中,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等5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高。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涉企政务服务,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