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法式”生活丨偷装监控“考核”新来的保姆?小心违法!

2025-08-14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重庆一近千万粉丝网红自曝,家中监控拍到育儿嫂对婴儿动作粗鲁。据当事人描述,这段监控拍摄于凌晨2点左右。画面中,育儿嫂在给婴儿进行换尿布、翻身等日常照料过程中,动作显得十分粗暴。

微博上,有关#网红万洁曝育儿嫂凌晨粗暴翻身婴儿#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5000万。

“看来家里装个摄像头真的是刚需了!”随着此事件冲上热搜,也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家用监控这一行为的热烈讨论。

家用监控到底该怎么用?在不告知保姆、月嫂的情况下,可以“偷偷”使用吗?本期“法式”生活栏目将带您了解如何合法使用家用监控,更好地厘清其中的权利与边界。

律师解读丨“摄像头对准的方向很重要”

室内看护、室外看护、银发看护、母婴看护……打开某购物软件,搜索“家用监控”,软件便会提示用户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使用场景。显然,家用监控早已跳出传统安防单一框架,演变成了如今的场景化服务的载体。

小红书上,安利家用监控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

小红书上“家用监控摄像头推荐性价比”相关笔记多达238万篇。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技术实力强的品牌。其中,小米通过AI创新实现逆势增长,TP-Link等品牌抓住细分需求崛起,而技术迭代缓慢的品牌面临被淘汰风险。未来市场上,技术创新(如隐私保护功能)和场景化产品(如老人/宠物看护专用款)或将成为销量增长关键。

从市场反馈来看,具有隐私保护这一功能是一些品牌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可见,安全与隐私问题不容小觑,一方面要保证数据加密、防止黑客入侵,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摄像头不会拍摄到其他的私密空间。

“我们家是两梯四户,离电梯口最近的邻居这两天在家门上装了监控,每次回家摄像头不仅会亮,还会跟着我们旋转镜头,我开个密码锁都要用身子挡着!”郑州的吴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这算侵犯隐私吗?”

此前,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民事纠纷:一居民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邻居认为侵犯其隐私要求拆除。北京三中院审理后认为,该居民的摄像头存在收集邻居个人信息的情况,遂判决其拆除摄像头。

其实,类似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这些案例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家用监控的“视线”边界到底在哪儿?

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博博解释:“居民完全可以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但需要注意的是摄像头拍摄范围及内容不得超出合理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说到底,家用监控在日常使用时需要拿捏好分寸。

网友提问丨“安装监控需要告知家中保姆吗?”

对于雇佣保姆、育儿嫂的家庭来说,监控的使用分寸感更需拿捏好。不少宝爸、宝妈认为“为了孩子安全,偷偷安装也无妨”,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埋下法律隐患。李博博律师强调:“未经受雇人同意擅自安装监控设备,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如在公共区域拍摄到保姆、育儿嫂更衣等私密行为,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总而言之,在家庭雇佣中,即使是以“为了孩子安全”为由,偷偷安装监控的行为也违反现行法律,即便初衷合理,仍可能构成侵权并承担法律责任。

社交软件上,许多宝爸宝妈都有“是否要在家中安装隐形监控”的想法。

随即,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致电了郑州天鹅到家(金水店),询问是否可以在受雇者上门后安装监控一事。天鹅到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家装监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需要在上岗前明确告知上户阿姨。”但郑州天鹅到家(金水店)顾问金先生则表示“都行,如有顾虑可以不告知受雇人”。

其实,雇主与受雇人之间的信任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建立。不少家庭会与保姆共同商议监控安装的位置和用途,比如明确摄像头仅对准婴儿床区域,避免拍摄到保姆的休息空间;还有家庭选择带有 “隐私模式” 的设备,在非育儿时段手动关闭监控功能。

今年4月1日,我国的“摄像头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历时数载终于出台,这为监控摄像头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更权威的法律依据。

专业人士表示,“摄像头法”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家用监控使用的法律边界,既保障了居民使用监控维护自身安全的权利,也为防止监控滥用、保护他人隐私筑起了一道防线。

无论是新生儿看护还是家庭安全保护,家用监控的价值从来都不只是“监视”,唯有保持好安全需求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家用监控才能发挥科技服务于人的应有之义。(刘思嘉)

编辑:祝萍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