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锡伯文报纸,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对西方谬论的有力回击
大河网讯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份用锡伯文出版的报纸已连续发行七十余年,每周两期的出版频率从未间断。《察布查尔报》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食粮,更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成果的生动见证。
8月17日,“精彩新疆・丝路有约”主题采风团走进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察布查尔报社,在这里详细了解《察布查尔报》的发展历程。
图为察布查尔报社。
创刊于1946年的《察布查尔报》,是中国乃至全球唯一的锡伯文报纸。从最初的人工排字铅印,到如今的电子彩色出版,再到开通多语种微信公众号,这份持续发行79年的报纸始终与时代同行,也记录了锡伯族的发展足迹。报社内陈列的铅锅、铅字模板等老设备,静静诉说着它如何承载起传承锡伯族语言文化的使命。全年100期、年发行量约24万份的背后,是时政要闻、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多元内容的精准传递。
参观过程中,澳大利亚自媒体博主盖瑞(Grey Jeremy John)的目光始终被报纸的历史轨迹吸引。他翻阅着不同时期的报刊合订本,了解锡伯文数字化处理的技术突破,不禁感慨:“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在这份报纸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当地政府长期支持这份报纸的出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持续七十多年的支持,足以说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绝非空谈”。
图为介绍《察布查尔报》概况的雕塑。
谈及西方某些关于“文化灭绝”的论调,盖瑞摇了摇头:“那些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他结合自身经历对比道:“英国曾有上百种语言,如今仅英语为主流,即便在威尔士这样的地区,本土语言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普及。而在这里,锡伯文报纸不仅存在,还与时俱进地发展,这种文化活力令人惊叹。”
同样,在哥伦比亚朋友高飞(Munoz Bernal Fernando)眼中,《察布查尔报》展现出其独特的全球价值。“西方有人宣称中国地方政府试图摧毁新疆的文化遗产和语言,但这份报纸的存在,就是对西方不实言论最直接的驳斥。”高飞说。(周金淼)
推荐阅读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