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微短剧演职人员收入咋样? 品酒师变身“爸爸专业户” 做特约演员日薪千元
郑州微短剧那么火,到底都是谁在当演员?收入咋样?记者来“探班”
品酒师变身“爸爸专业户” 做特约演员日薪千元
拍摄现场演员们的合影,右一是马歌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郑州正崛起为“中国微短剧之都”,日均开机超百部微短剧,镜头一开便是江湖。微短剧热潮吸引无数追梦人跨界而来,为生计、为热爱,或只为过把戏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推出“郑州‘竖店’追光者”专题策划,聚焦郑州微短剧演职人员群体,从日薪百元的群演到顶流主演,从导演到编剧等,真实呈现郑州微短剧江湖,透过个体梦想,解码新兴产业。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守
郑州微短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正吸引着各行各业的“跨界者”涌入。49岁品酒师跨界演微短剧成为“爸爸专业户”;26岁的河北女孩放弃“北漂”,来郑州追梦;40岁的洛阳批发商两地奔波,边卖袜子边过戏瘾……
做微短剧演员门槛高吗?收入如何?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进入这个行业?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话微短剧演员,试图找到答案。
品酒师转行演微短剧,成了“爸爸专业户”
马歌曾经是一名品酒师,如今成了微短剧“爸爸专业户”。
在参演的20余部剧中,他扮演过总裁、医生、官员、艺术家、大学教授等角色,剧中人物年龄普遍在40到65岁之间,而他今年实际年龄为49岁。
郑州微短剧行业崛起之后,对演员的需求,尤其是中老年演员的需求日益增长。马歌告诉记者,形象好又有演技的中老年演员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工资要更高一些。以马歌为例,他一天的薪酬在1000元左右。不过,特约演员有一定的门槛,如果只是群演,日薪酬在百余元左右。
马歌当上演员缘于一次偶然。
去年年底,朋友在拍摄一部与郑州一家医院合作的品牌植入剧,原本设定由医院院长出演,因为没有拍摄经验,院长紧张到全身发抖。为了不影响拍摄,导演灵机一动从现场找演员,西装革履、头上带有白发的马歌被拉到了聚光灯下。
马歌坦言,近年来红酒生意不太理想,为此他把三分之二的时间投入到了微短剧行业。如今的他一边精进演技,一边还学着自己写剧本。
马歌持续看好郑州微短剧市场,他认为,河南的品牌可以和微短剧进行深度结合,通过微短剧平台,能实现品牌宣传和商业变现的双重效益。
90后河北女孩郑州追梦,希望在剧组闯出一片天
26岁的河北邢台女孩兔子(化名)曾是一名“北漂”。
大学毕业后,学表演的她在北京干过剧本游NPC,拍过信息流广告,在电视剧中客串过群演的角色。后来,她还在河北老家做过出镜记者,尝试过做抖音主播等。这些工作带来的收入不算高,她决定换一种“活法”,到郑州圆自己一个演员梦。
在郑州一个月的时间,兔子接了2次群演、2次特约、1次配角的工作,甚至还在一次活动中客串执行导演。从没有台词的群演“背景板”到小有存在感的“反派”配角等,她的戏份越来越重。
兔子深知做演员的辛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谈道,看似光鲜亮丽、薪酬高的男女主角,收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这些演员,早上五六点就要化妆,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部大约7天的戏,连轴转、休息少是常态。
兔子告诉记者,在靠资源、靠人脉的传统影视行业,普通人不太能接到好的角色,也很难有“翻身”机会。相反,“短平快”的微短剧却给演员创造了更多出镜机会。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到更多角色,在郑州微短剧剧组闯出一片天。
40岁批发商兼职当演员,就为过一把演戏的瘾
7月31日早上6:30,郭丹丹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文工团团长上线,5天的拍摄,节奏快,感慨也多”,配图是一张郭丹丹坐在镜子前,工作人员帮忙整理造型的照片。
中午12:48,郭丹丹更新了朋友圈,文字是“小白袜,热卖,店员在店里,各位亲们欢迎砸单”,配图是一摞摞包装好的白袜整整齐齐码在一起的照片。
郭丹丹今年40岁,在洛阳做批发生意。郑州微短剧火了以后,她一边搞批发,一边拍戏,常常是洛阳、郑州两地跑。
那拍戏挣的钱多吗?郭丹丹对记者说,扣除来回交通等成本不挣钱,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过一把拍戏的瘾,同时能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对于郭丹丹而言,做袜子批发生意是生活,做微短剧演员是理想,二者缺一不可。
马歌、兔子、郭丹丹的故事都只是无数追梦者的缩影,在郑州微短剧崛起的浪潮中,这座被誉为“竖店”的城市,正成为影视行业新的造梦工厂,吸引了越来越多“北漂”“杭漂”,乃至跨行业者的加入。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