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治”入微丨“会客厅”妙解千千结
大河网讯 曾几何时,这个因“三多”问题(老小区密集、老年人口占比高、历史遗留问题多)而一度发展受阻的社区,如今已成功摘得“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南省‘红领巾创未来’——少年科学院”等多项荣誉,实现了从 “问题重重” 到 “荣誉加身” 的华丽转身。近日,大河网“河南探路高效能治理”报道组走进新乡市红旗区明珠花园社区,探寻其妙解社区治理“千千结”、激活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密码。
矛盾化解丨“怒气冲冲来,开开心心走”
“王主任,停车费多收我5块钱这事不说清楚,我马上打市长热线投诉!”8月6日,一居民怒气冲冲地闯入社区办公室,新乡市红旗区文化街街道明珠花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琳梦的耳朵被吼得发红——这只是社区日常“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
明珠花园社区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6560户、17290人,社区党委1个、党支部6个,其中党员266人,有学校2家、企事业单位5家,分为12个网格。
在这个拥有6000多户居民的大家庭里,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如影随形。如何让怒气转为笑意?
明珠花园给出的答案是:锤炼一支“全科人才”队伍,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每个网格末梢。
社区成立了6个党支部,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12个网格末梢,打造“党建+网格+五社”精准治理模式。面对治理难题,社区为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社工+志愿者”专业团队,党员带头亮身份、领岗位,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确保“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面对文章开头提到的停车费小纠纷,王琳梦拉着居民的手坐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居民会客厅”,一面耐心倾听、安抚情绪,一面打电话找物业工作人员核实情况,运用“情绪安抚——事实梳理——误会释明”三步法,成功化解了这起业主与小区物业之间的停车费用纠纷。
“现在处理问题不再是‘和稀泥’,而是要有方法、有依据。”王琳梦坦言,通过专业的社工培训,自己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这支“全科人才”队伍已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前来反映问题的居民,在社区“居民会客厅”,都是“怒气冲冲来,开开心心走”。
为民解忧丨充电桩划出新天地 打开“共治”最优解
老旧小区治理,绕不开一些历史遗留的“顽疾”。
占据明珠花园社区近一半人口的星海假日王府小区,交付已有十七年,“三低一老”(收费低、服务水平低、缴费率低、设施老化)如沉重的枷锁锁住了小区发展步伐,其中,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这一突出问题多年来困扰着小区居民。
“以前我脚下的这块广场到处停的都是电动车,小孩儿在广场上玩耍一不小心就磕碰到,很不安全。”小区居民李萍告诉记者。位于小区中心的活动广场曾沦为电动车乱停乱放的“战场”,孩子嬉戏常被磕碰,居民怨声载道。
社区治理的智慧于此闪光:一支名为“不老松”、由居民组成的志愿队挺身而出,他们主动搜集民意,在社区协调下与物业共谋良策——最终巧借充电桩划出隔离带,让电动车归位,把被侵占的活动空间完整地归还给居民。
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解决了,一圈整齐崭新的充电桩隔离出空旷整洁的广场空地,有序摆放的电动车也有了充电的好去处。
“组建这个志愿服务队是因为,我作为党员,又是小区的一分子,退休后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解决小区的种种问题贡献一份力量。”星海假日王府小区“不老松”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全吉介绍,在社区的号召下,他召集了小区中同为党员、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业主,组建起“不老松”志愿服务队,为解决小区中的大事小情出一份力。
还是在社区的“居民会客厅”,每个月,“不老松”志愿服务队都会定期将收集到的居民意见汇总给社区,在每月的“社情民意联系日”,由社区党总支、志愿服务队联合物业三方现场“坐诊”,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受理解决诉求40余件,力求“问题不出小区”。
这一机制使得社区内大大小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幸福指数则越来越高。
《中国老旧小区改造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房龄15年以上的小区中,64%深陷“服务差→拒缴费→更差服务”的死循环。然而明珠花园社区的探索却点亮了“党建+志愿者+物业”多方“共治”的另一种可能:物业费收缴率从85%跃升至98.5%,满意度高达96%。
这证明,老旧困局并非无解,当居民自治的潜能被精心引导释放,老社区也能焕发新生机。
活动升温丨从“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
社区治理的温度最终落脚于邻里“和”谐。
在社区的“居民会客厅”一角,整齐陈列着居民自制的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社区“为霞老年特色课堂”上,银龄群体或执笔绘画、巧手生花,或翩然起舞、老有所乐;暑期托管中,社区邀请到河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社区学龄儿童在“微光公益课堂”中触摸广阔世界……
“目前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和学龄儿童较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服务,地点就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以及老年人经常出来活动、休闲的小区广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社区在寒暑假会设计寓教于乐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针对小学生的喜好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孩子们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家长也有机会成为社区活动的骨干力量。”王琳梦介绍,自2023年以来,社区大力增加和丰富各项休闲文化类活动,号召居民积极参加活动,热心参与社区治理。
明珠花园社区着力打造“党建+”融合治理模式,以对“一老一小”的日常关怀编织“和谐邻里”紧密互助网,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多拉家常多谈心,从“生人”变“熟人”,从“熟人”变“亲人”,密切党群关系,增进邻里情谊,共建和谐社区。
“我们努力通过活动吸引居民,通过服务让居民了解社区动态、理解社区工作。这不,我们社区的老年食堂也即将上线,这不仅是响应民声的惠民之举,也将吸引更多居民走进社区活动空间,让居民在社区更有归属感、获得感。这样,今后无论大事小事还是急事难事,社区和居民之间都能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王琳梦表示,下一步,明珠花园社区将持续深化“多元参与、精准服务、长效发展”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跨越,书写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从“治理末梢”到“幸福前哨”,从网格服务到银发志愿者的巧思,从停车位之困到老人孩子脸上的笑容——明珠花园社区以“精治”与“共治”的双重密码,为老旧小区高效治理谱写了生动答卷:当每个居民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光源,再旧的院落也能被重新点亮。
记者手记:
走进新乡市红旗区明珠花园社区,扑面而来的并非宏大叙事,而是细密针脚织就的治理温度。此次采访,更像一堂生动的基层治理实践课。它清晰地昭示:破解城市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关键在于激活“人”这个最小单元的能量。
党建引领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融入网格的根系,让党员先锋在群众身边看得见、找得到;居民自治也非空洞的概念,如“不老松”般的志愿力量,正是社区活力最鲜活的注脚——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最懂痛点、最有解法。而社区的“居民会客厅”和“一老一小”社区活动,则悄然打破了现代都市的冷漠壁垒,让“生人”在共同活动中找回“熟人”的信任,进而升华为守望相助的“亲人”情谊。
明珠花园社区的实践深刻印证,高效能的基层治理,是“精治”的框架设计与“共治”的情感联结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治理智慧,往往蕴藏在最贴近地面的烟火气中——当每一位居民都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光源”而非“问题”本身,再陈旧的社区肌理也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温暖的归属感。这,或许是城市更新浪潮下,最值得珍视与推广的治理密码。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张磊 范昭
记者:申华 赵檬
视频:马绍坤
制图:张谷臻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