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吨!郑州航空港首单TIR公路进境猪肉顺利通关
大河网讯 近日,一辆悬挂豫A牌照的冷链车满载猪肉缓缓驶入新郑综合保税区。据了解,这辆车共装载2082件猪排,总重23.6吨。经过海关工作人员细致查验后,这辆跨越1.1万公里的冷链车即刻启程,奔赴最终目的地上海。
这是郑州市首次通过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进境猪肉,不仅标志着河南在跨境冷链物流领域实现新突破,更向全球展现了郑州航空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强大吸引力。
据负责本次承运的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明飞透露,这辆豫A冷链车于8月5日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出发,这里比莫斯科还要靠北1000公里,地处严寒地带。
为赶在时效窗口内送达,两名驾驶员轮班驾驶,24小时不停歇赶路,8月11日便已抵达后贝加尔斯克口岸,不料在通关排号时遭遇延误,直到8月16日才通过满洲里口岸入境。
即便经历波折,在海关、物流企业等多方协同下,冷链车最终如期抵达新郑综合保税区。
“郑州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和冷链基建让我们充满信心。”进口商MIRATORG公司代表表示,郑州的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航空港区完善的冷链仓储设施为肉类保鲜提供保障,再加上TIR模式“一车直达”的便捷性,从源头到终端全程可控,最大限度保证了货物的新鲜度与安全性。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本次测试运输圆满完成后,将大幅增加经郑州航空港进口的业务量,预计每月可达25至30车次,货物总重量将超过500吨。
事实上,河南在TIR国际公路运输领域早已崭露头角。
去年3月28日,同样是一辆豫A牌照冷链车,装载着1440件共20.95吨鸡爪,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发,历经9天疾驰抵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了河南省首例TIR肉类跨境运输,为此次猪肉运输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前,从俄罗斯进口冷冻肉类多依赖海运,或由国外车辆运至阿拉山口口岸后转国内车辆接驳,不仅运输距离动辄上万公里,通关流程繁琐导致效率低下,运输成本也居高不下。
而TIR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本次运输的猪排属于对时效和温度极为敏感的冷冻肉类,全程需保持恒定低温,运输难度远超普通货物。这趟跨国冷链之旅的成功,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协同攻坚。
据了解,郑州航空港在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上的持续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为肉类等生鲜产品的跨境运输开辟了高效、经济的新通道,更显著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王瑞)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