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他们丨与拂晓同行
扫码看视频
“00后”英雄档案
姓名:彭雪枫(原名彭修道)
出生时间:1907年9月出生地:南阳市镇平县
主要功绩: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率军攻占娄山关,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首次大捷。后参与夺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战斗中牺牲,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00后”记者
李思瑶 “00后”河南日报见习记者
李舒意 “00后”实习生,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学生
□本报记者马愿见习记者李思瑶实习生李舒意
8月20日,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村,前来参观彭雪枫故居的人络绎不绝。
“彭雪枫,到路东,好似桃花遍地红。彭雪枫,领神兵,文武双全向前冲……”脆生生的童谣,回荡在故居的各个角落,人们在沉浸式参观中与彭雪枫展开“对话”。
“我带你们去看点不一样的,你们可是头一批。”七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彭长红一见面就拉着记者往村里走,穿过红星巷,在一幢灰瓦白墙的三层小楼前停下。从外面看,只是比周边的院落更新一些。
打开锁,推开门,一座小型纪念馆出现在眼前。屋内四周的墙面上,略显拥挤的展板铺展着彭雪枫将军的一生。
19岁,彭雪枫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期间,他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多次在险境中出奇制胜;1938年后,他率部挺进豫东,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的战场上,年仅37岁的他为了保护人民,英勇牺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去寸金还可得,失去光阴无处寻。后两句是年幼时的彭雪枫添上的,你们在别的纪念馆可看不到。”彭长红指着一块展板上的内容,逐字念诵。
通过村里老人回忆采集口述资料、广泛翻阅书籍与文献、到彭雪枫去过的地方参观学习……彭长红不断挖掘着彭雪枫的点点滴滴,攒下了“一幢楼”的故事。
“为什么还没有把这里开放给大家都看看呢?”彭长红摩挲着门口的雪枫雕像,“越学习,越发现彭雪枫将军了不起,得让更多人知道家乡曾走出这样的英雄,但总觉得准备得还不够完善。”
1985年,彭长红回到七里庄村工作,今年已是第40个年头了。小小纪念馆,却是他多年的心血。这些年,只要挖掘出与彭雪枫相关的历史资料,他就做成展板,资料多得没地方挂时只能撤掉一些展板。
传承彭雪枫的精神已经成为彭长红的“执念”。在镇平县,这份“执念”也在彭雪枫纪念馆原副馆长张继红的心中扎根,40年的讲解生涯,让她与彭雪枫越走越近。
“雪枫将军有三宝——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拂晓’两个字多有劲儿啊!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是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站在《拂晓报》创刊号的照片前,张继红越说越起劲儿,“听着就让人觉得有希望!”
40年的坚守,彭雪枫成了张继红最熟悉的老朋友。“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张继红讲讲停停,一时控制不住情绪哽咽起来。这些年,将军的理想与情怀早已顺着岁月的纹路,悄悄融进了她的心里。
这几年,张继红的微信里多了许多新四军研究群,联系上了很多当年新四军的后代,了解了更多彭雪枫的故事。“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我一定要把彭雪枫将军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从彭长红攒下的故乡记忆到张继红捕捉的历史细节,英雄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传颂,将军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
走出彭雪枫纪念馆时,看到广场上的雪松与红枫对望,雪松长青,红枫正酝酿着又一年的红色。
记者将手机屏保换成了红枫。在“00后”的年代,那些被老一辈反复“擦拭”的故事,正顺着指尖在社交平台流转。当年《拂晓报》唤醒的晨光,正顺着年轻人的脚步,照向远方。
“00后”说
这是我们代代相传的起点
□李思瑶
坐上去往镇平的车时,我心里揣着几分期待——这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彭雪枫故居,我听到孩子们吟唱的童谣《彭雪枫》,“雪枫精神代代赓续,红色基因辈辈传承”的承诺在稚嫩的脸庞上有了模样。时光流逝,彭雪枫将军的故事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成为历经岁月打磨的丰碑,在新的讲述中愈发挺拔,在幼小的心灵扎下根。
跨越时空,雪枫将军的事迹始终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彭长红和张继红四十载光阴的“执念”,一个守着故居串起散落的故事,一个护着纪念馆让历史更加鲜活,他们把英雄的故事,稳稳地守护在心间。
当“00后”的我们靠近彭雪枫将军时,虽不能像前辈那样用40年光阴坚守一方天地,但会将传承铭记于心,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抽枝散叶。
“拂晓”不是一代人的终点,而是我们代代相传的起点。那些被守护的记忆和赓续的精神血脉,会在“00后”的肩膀上绽放光亮,指引着我们朝着“拂晓”的方向前行。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