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仓颉造字到茅奖第一 刘震云说数博会在河南办对了

2025-08-28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下午的主论坛上,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在发言时通过讲述河南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艺术成就,分析了河南人能吃苦、能吃亏、能成事和幽默的四大特性,并推荐了当地特色食品。

“数博会今年来到我们河南举办是对的。不管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文字和文化是根基和根本,河南正是一个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地方。”刘震云在演讲时说。

仓颉是河南人,仓颉造字,感天地泣鬼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字,它的历史会是一片沙漠;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诗经》产生于河南。刘震云幽默地说,风雅颂里边的风,卫风、郑风就产生在他们村儿附近,就是他们村和附近的乡亲每天唱的民谣和歌谣。

《诗经》中的部分诗歌是中华诗人之祖尹吉甫的创作的,而尹吉甫就是延津人。

老子是河南人,是春秋战国思想体系较完善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庄子,都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他们的文章碎片化。《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

杜甫是河南人,李商隐是河南人,白居易也是河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读来能感受到诗人的功夫在诗外。他不但懂诗,还懂哲学。

就当今河南的文学和艺术成就来说,也走在全国前列:11个茅盾文学奖,为全国之首;“五个一工程”奖也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戏剧、书法、美术、杂技,河南在每个文化和艺术领域都放出了光彩。

刘震云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变革的因素。互联网、AI、大数据,科技发展是核心要义。科技的运用更便于交流。交流对于一个人、对一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交流,才能取长补短、文明互鉴。

“数字的阅读和出版来源于纸质的阅读和出版。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提高了交流的速度。过去和读者只能通过信件交流,现在通过留言马上就能知道读者的看法。作为一个作者,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不一定写得那么好。当时写的时候肯定是想写到最好,回头再看,总是有缺陷。当然,正是因为有缺陷,你接着可以写下一部作品。”在发表感言时刘震云表示。

刘震云从微观角度总结了河南人的四个特点:一能吃苦,二能吃亏,三能成事,四很幽默。“我的书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去别的民族交流,他们都说我幽默,其实我们村的人个个比我幽默。河南人善于思考,文学的底色是哲学。底气从哪里来?从故乡来,故乡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还提供了方法论。我们河南人个个都是创作家。”

最后,刘震云还为来郑州的中外嘉宾推荐了胡辣汤、羊肉烩面、浆面条、饣它(sha)汤。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安艳鸽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