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H5丨抗战记忆,绿色丰碑

2025-09-02大河网

历史硝烟退去

抗战英魂永存

时间车轮滚滚

记忆年轮圈圈

中原大地分布的古树名木

是活化石也是绿色丰碑

刻录了英雄的往事

保存着战争的遗迹

挺立着民族的脊梁


抗战十四年

流光八十载

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林业局

走进乡野,步入山区

走近这些沉默的古树名木

在绿色树荫中打捞

流逝久远的往事

一起追忆那段浴血奋战的

彪炳史册的峥嵘岁月


杨靖宇手植槐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

杨靖宇将军故居里

有一棵将近100年的国槐

植树人叫马尚德

他的另一个名字广为人知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早年间他领导了

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

在中原地区建立了第一个

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

1927年11月他回乡治疗期间

亲手种下了这棵槐树

虽然历经两次烈火焚烧

依然发出新枝、生机勃勃

斯人已逝,英名长存

国槐苍翠,亭亭如盖


将军树

一棵龙爪桑

成为将军树

南阳市镇平县城南七里庄

彭雪枫将军故里有一棵桑树

大如华盖,宛若碧伞

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棵桑树始栽于清末

陪伴了彭雪枫将军的童年

他经常在树下读书习武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将军

曾来到这里拜访彭雪枫父亲彭延泰

在桑树下谈论国家大事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

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也是抗日战场上

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这棵古桑树已成为

红色的传承和革命的回忆

永存在人们的心中


抗大银杏树

风声雨声读书声

家事国事天下事

被一棵千年银杏树

记录在了年轮之中

1940年3月18日,新四军游击支队

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就坐落在银杏所在的泰山庙内

这也是新四军创办最早

培养人数最多的一所军政学校

为边区政府和军队培养了

近2000名党政军干部

被誉为革命青年摇篮


彭雪枫当年任学校校长

经常在树下给学员上课、聚会和议事

银杏树的一些枝干

还被做成了手榴弹弹柄和枪托

是一棵承载了累累抗战记忆的

“革命树”和“抗日树”

和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遗址一起

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橿树

环翠峪管委会三坟村

有一处抗日后方医院

一棵千年古橿树像把巨伞

遮在后方医院旧址纪念馆的上方

1944年,皮定均司令员率领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来到环翠峪

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许多战士英勇负伤

为了救助伤员,保证队伍战斗力

皮定均命人为嵩岳军分区后方医院选址

最终定在了古橿树的院落里


1944年到1945年,这所医院

共救治了2000多名八路军战士和群众

多亏了古橿树的遮挡

医院才一次次躲过敌机的侦察

因此当地人就称它为“英雄树”


皮司令拴马槐

提起豫西抗战

皮定均司令员广为人知

1944年4月18日,皮定均司令员

徐子荣政委率领豫西先遣支队

开辟了以嵩山、箕山为中心

覆盖10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1945年1月日军勾结伪军

对箕山地区发动大规模袭击

王保庄成为皮定均率领的抗战队伍

成功突围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一组王保庄这棵国槐

曾见证了抗日队伍跳出五道封锁线

最终粉碎敌人阴谋的惊险往事


新密栗林国槐

新密市超化镇栗林村

密南抗日政府旧址前

有棵600年的国槐树

是豫西抗战的见证者之一


1945年3月12日

河南军区第一、四支队攻打荟萃山

击毙王光临部下百余人

俘获200余人

并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随后中共密南县委及密南抗日政府

便在栗林村一处民宅内成立

这棵国槐树记录了

密南最后一个阶段的抗日斗争

粗壮的枝干上

曾经留下当年战斗的弹痕


河南抗战遗迹星罗棋布

一段段逝去的历史

一个个先烈的故事

流传在口耳之间

记录在古树之上

年轮苍古,历久弥新


统筹:银新玉 安艳鸽 石金红 刘宣宣

执行:刘瑞朝 郭栩汝 杨露露

设计:胡瀚泽

技术:黄恬媛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