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湖北天门:一个五线小城和它添丁的决心

2025-09-03大河报·豫视频

家属们围观新生儿洗澡

宝妈展示已到账的生育奖励

天门市北湖小学

天门市妇幼保健院的鼓励生育一站式服务窗口

天门市区内的状元路

天门市发放的6万元买房认购券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翟钰洁 杨光文 图

  “9斤6两!”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产科普通病区内,几名护士特意向楼上特需病区的护士长提起这个数字——超过8斤就是巨大儿了,产科上下格外关注这个新生儿的状态。

  很难想象,这个“硕果累累”的产科曾不得不“断臂求生”:原本的两层普通病区,因生育率下降关停一层后,仅剩18楼的产科一病区。为更好地服务孕产妇,又从一病区腾出15间普通病房,改造为更具“家庭化产房”气质的特需病房。

  如今,该院产科早已恢复为两层病区,一层是16楼的普通病区,一层是18楼的特需病区。未来,19楼也将被改造成产科病区,预计在近一两个月内开工。

  现在的特需病区几乎每天供不应求,需预约才能住进来。

  普通病区更热闹,上午10点,几乎没有一名护士闲着。婴儿的啼哭、家长的慌乱、医生护士的交代,在医院走廊汇成一首命运交响曲。

  婴儿洗浴室里,两名护士正在给新生儿洗澡,玻璃窗前围满了看宝宝的家属。

  他们正注视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湖北天门市因生育率暴涨(同比上涨)17%持续走红后,大河报《看见》记者带着好奇心,拜访了这座与“状元”颇具渊源的五线小城,探寻其生育逆袭之路。

  天门的来时路:抓住5%的题眼

  ●直面暴涨前的人口低谷

  “其实本就该生这么多人。”

  天门市妇幼保健院唐丽蓉副院长告诉记者:“2024年,天门出生人口达到7217人,同比增长17%,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这个数据看上去很高,其实只是跟上一年的自己比。”

  天门不希望被17%这个数据神化。

  政策制定者曾诚实地面对过暴涨前的人口低谷。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曾让天门出生人口达到18528人的峰值,但到2023年,这个数字骤降至约6000人,7年跌了近七成。

  所谓“暴涨”,实为下跌后的修复性增长。

  天门面对的人口出生放缓并不是孤立问题,成因复杂。但天门市并没有因为这个题太大而放弃答题。天门经验证明:超常下滑需超常政策,破题的关键,就是抓住5%的题眼。

  5%的题眼怎么来?

  天门市先是到湖北宜昌、十堰等地学习,将调研对象锁定为已婚的一孩二孩家庭——因为生育一胎的家庭主动性较高,而劝未婚青年婚育又“任重道远”。

  接着,对这约17万的育龄青年大摸底,最终筛出5%有继续生育意愿的人。5%,即8500多人,对天门市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解题思路就在他们身上。

  这次摸底后,天门市推出《关于鼓励生育的五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五条措施”),于2023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便是后来于2024年4月1日实施的《关于鼓励生育的七条意见》(以下简称“七条意见”)的母版。“七条意见”在“五条措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补贴金额,并扩大了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支持力度。

  ●保护我方“少数派”

  今年是静静从河南漯河嫁到天门市石家河镇的第4年。

  大宝还不到一岁,她就意外怀上了二宝。

  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因“经济压力大”不想要二胎,同时也担心她身体扛不住。但小生命在身体里一天天地跳动。静静犹豫着、犹豫着,就拖到了怀胎三月。生吧!来了就是缘。

  在浙江务工的丈夫月收入为六七千元,静静因为连续生产还要带娃,婚后没再工作。丈夫每月打回家一到两千元的生活费,但工资发得有早有晚,“断供”是常有的事儿,静静时不时要动用结婚时的“小金库”。

  二宝现在一岁三个月,纸尿裤正逐渐减量,白天到处跑动时可以给他把尿。尽管如此,一个月也要用掉约240片纸尿裤。60元一包的量贩装,每月要买4包,花费约240元。

  二宝目前是断奶过渡期,一个月差不多喝掉4~5罐。一箱6罐的中档奶粉品牌,二宝能吃1.5个月,一个月下来要1000元左右。一旦断奶,奶粉开销还会加大。

  ——光是奶粉和纸尿裤这两项无法再省的开支,就要大概1300元。静静说:“自己已经是穷养了,这还不算孩子生病和买营养品的钱。”

  得知可领取生育补贴政策后,静静着实松了口气。她的户口虽然没迁到天门,但凭借结婚证和孩子的天门户口,静静顺利领到了“二孩”补贴。6500元直接打到妈妈名下的银行卡账户,包括:生育奖励2000元+分娩补助300元+非城镇职工的7个月产假补助4200元(按每月600元标准)。除了这笔一次性到账的生育奖励,二宝在三岁前,每月还能领到800元的现金补助——起码每月的奶粉钱有着落了。

  前不久,国家生育补贴政策出台,有亲戚把相关链接发给她。静静说:我在天门早享受到了。周围人这才开启“真香”模式,感慨她“生对了时候”。

  不仅是钱的事儿。这笔奖励让她因生孩子脱离社会的价值缺失感,在政府的态度中得到了尊重。

  静静说,女人很难既工作又生娃带娃。“被两个宝贝亲亲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女性通过生育创造的人口财富,不比男人在外挣钱价值低。

  天门市致力于打造生育友好城市:通过发钱、送花、免费基因筛查、购房补贴等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放大支持声量。对多孩家庭来说,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

  “让想生的敢生。”

  每一个忐忑的生育决策背后,都有天门市政府坚定的托举。

  “还没起好名字啊?”

  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病房,一位宝妈前一天刚产下一名女婴,正由丈夫陪着在走廊里散步。护士长忍不住再次提醒:“赶快起好名字,补贴就能到手了!”

  夫妻俩笑嘻嘻地表示:“就叫‘芓一’,蛇年嘛,给孩子造个草窝,‘一’字也好写。”

  有了名字,一个新生儿才算是真正的社会性出生。而在天门,庆祝新生的仪式是实实在在的现金奖励。

  在天门市三家定点医院的“鼓励生育一站式服务窗口”,派出所户籍科和银行工作人员破天荒地在一起办公。

  妇幼保健院唐丽蓉副院长介绍称,“出生证、新生儿户籍、新生儿医保、生育荣誉卡、购房券、生育奖励,这几件事合并在一个窗口办理,整个流程只需花费15分钟左右。”

  已经拿到补贴的宝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出生第三天,出生证、户口本、各种补贴全部到手。她边展示手机里的到账记录边说,“生老大的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政策,现在感觉是天上掉馅饼。”

  她是天门市一家私立小学的教师,目前手上有两张共计12万元认购券:分别是6万元的二胎认购券和6万元的教师认购券,后期打算用这笔补贴买房。

  她和老公本来就有二胎计划,这两年,村里和单位经常宣传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陈女士说:“有了政策托底,生二胎的决心就更大了,去年果断开始备孕。”她所在的单位对教职工子女入学有优惠,也支持多孩职工“优先评定职称”,她并不担心返岗后遭遇职业危机。

  ●召唤候鸟归巢

  “现在家乡政策好,很多人都回来了。”

  8月18日,天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科,怀孕近8个月的本地人吴女士正靠在丈夫身上,等待检查结果。她告诉记者,怀上二胎后身体很虚,有缺铁性贫血,需要经常到医院做产检了解贫血改善情况,有时两周就要来一次,一次花费200元左右。

  村里妇女主任告诉她,像她这样的农村户口,生完二胎后能领到6500元生育奖励。政府还免费提供价值1000多元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孩子出生后三年,每个月再给宝妈打款800元育儿补贴。

  这两笔钱既能轻松减轻吴女士的孕检费用,又能承包孩子大半个月的纸尿裤和奶粉钱,将大大减轻这个小家的负担。

  她和丈夫在广东从事服装行业10年,因为老大乖,才决定再要一个。他们计划生完二宝就回来定居:“在外面赚得多花得也多。现在家乡政策好,消费又低,很多在广东做服装的天门人都回来了。”

  在天门市打造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陈巍向记者证实了这个说法,“天门市进行产业整合后,场地宽敞、租金便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门‘服二代’回乡创业。”

  观望者的新题目:请回答2027

  ●回答“杯水车薪”

  “给100万也不够。”

  在天门市区街头,一位家有女宝的本地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暂时不考虑生二胎。刘女士感慨道,养孩子的大头是教育支出。“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别人都要上兴趣班,孩子总不能在家玩手机吧。”

  她的担忧,也是大多数观望者的心境。

  对此,天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龚淑琴面对我们的镜头有一段寄语:“要相信自己、相信社会、相信国家,未来教育这一块的补贴不会停。眼下天门市已经有很多鼓励生育配套的相关政策了:比如小孩随着大孩走、公立幼儿园学费限高、扩大公立幼儿园招生规模、增加托育班等。今年是天门市公立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免费,明年说不定学前两年免费,后年说不定幼儿园全免。再往上延伸,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托举,也会一步步理顺。要相信大方向是好的,在这个基础上,家长也要建立起照顾好小家庭的信心和勇气。”

  龚淑琴也明白家长们的压力——

  天门市与“状元”二字渊源颇深。从清朝状元蒋立镛带动当地科举兴盛说起,到恢复高考后天门输送10多万学子进入高等学府,再到上世纪80年代比“黄冈卷”还火的“天门卷”……正因为天门拥有学霸基因,才能在2024年的生育增长上全国领先。

  有这样的“鸡娃”传统,或许是天门一部分家长育娃压力大的原因。

  龚淑琴说:“心态要放平,同时要有长远眼光。”

  ●回答“可持续”

  “从事房产销售十几年,没见过这么大的利好!”

  天门市一热销楼盘的营销负责人甘先生告诉记者,“天门刚出买房认购券时,自己完全不敢相信。第一次有客户带着认购券来买房时,销售人员甚至分不清真假,都觉得很新奇。”甘先生透露,他们的楼盘已经收到三四百张认购券了。

  甘先生说:“现在农村生源少,都到城里买房方便孩子上学。进城农民是凭认购券买房的主力军,占比80%以上。天门市远郊楼盘价格便宜,买的人更多。”

  甘先生所言非虚。

  在天门市某乡镇长大的谢女士生完三胎后,领到了一张12万的购房认购券,叠加“进城农民”的6万购房认购券,她在天门市区内买房一共减免了18万元,最终只花27万元就买下了一套45万元的房子,非常划算。

  甘先生介绍称,自己所在的楼盘属于改善型住房,价格本来就比其他楼盘稍高,6000多元一平方米。天门市其他楼盘基本稳定在4000~5000元一平方米,跟以往价格差不多,不是一些人说的先涨再补。现在该楼盘每天大概会来访10组客人,贷款的偏多,月供基本在一两千元。

  至于这个政策能否可持续,政府“单向输血”会持续多久,甘先生坦诚地说:“房地产商交税后,政府财政也会相对宽裕,自然能保证后续拿出更多的鼓励生育补贴。6万元的认购券是免费给你的,有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对有刚性住房需求的人来说,帮助真的很大。”

  据中国人口报此前报道,自2023年9月至2024年10月,天门实施的生育政策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5.9%(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长13.7%,形成了“生育刺激消费—消费拉动经济—经济反哺生育”的良性循环。

  ●回答“人口目标”

  天门市《关于鼓励生育的七条意见》的实施期限为到2027年5月1日。政策到期怎么办?生多少才够?以后的补贴会不会更高?

  对此,天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汪会兵解答称:“虽然这个政策是到2027年5月1日,但育儿补贴会一直发放到2030年的4月,保证让政策内最后一天出生的孩子也享受到福利。出生人口要尊重科学发展,结合当下的情况,做该做的事。天门市不会过早地、盲目地预测3年后的人口增长目标,我们更注重建立生育友好城市的过程。”

  汪会兵还提到,继“五条措施”和“七条意见”后,天门市于今年3月又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新七条意见”,这次主要关注未婚青年。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我们下个阶段主要在公益红娘这一块儿发力,集中做两件事:一是摸清天门市未婚青年信息,目前初步统计有六七万人。二是线上线下开展联谊交友活动,精准服务未婚青年。”

  天门的守望者精神

  “新生儿多了,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好事!”

  这是一家离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最近的母婴用品店,就藏在街边的树荫下。

  店主王老板介绍说,小店已开了十几年。原来的店面在更敞亮的街对面,有4层,租金一年要四五十万。现在这个店只有一层半,租金相对便宜。

  “我们只是一个县级小城市,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出名了。”王老板告诉记者,“母婴店虽然还没获得什么补贴,但政府帮家长就是在帮我们。”

  这家店的半层阁楼上摆放有玩具摇摇车,同时承担母婴健康管理中心的功能:提供催乳师、调理师、营养搭配师等服务。

  一楼不只是卖母婴用品。本就狭窄的空间,被玻璃门隔出一个小小的水疗养护中心,里面放着几个古朴的大木桶和水疗一应设备,他说,来做水疗的宝宝不多,但配套的东西要一直准备着,热水随时烧上。

  受大型连锁母婴店和网购影响——哪怕把店开在离客群最近的地方,王老板也不得不偶尔面对经营窘境。

  他在收银台处放置了很多儿童小玩具和小卡片,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什么都得卖一点,反正我们不会轻易转型。”他对天门市的未来充满期待:“生育率不是已经在上升了嘛!新生儿多了,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好事。”

  是啊,17%不过是七千粒稻谷回归到应有的饱满度。

  天门市真正的人口丰收,也许藏在十年后。

  天门市作为年度“生娃状元”破题后,不少地方赶来学习。

  但天门答案恐怕只可解天门考题——天门市真正值得全国“抄作业”的,是市政府建立生育友好城市的决心、踏实为民的暖心和愿与多孩家庭一路同行的耐心。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天门市政府正是这样的“麦田守望者”,既守护孩子,也接住每一个担忧生育困境的家庭。当一座城愿做生育的底线,家庭才敢成为生命的起点。

  天门故事,未完待续。

  部分受访者使用化名

编辑: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