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AI竞技场,河南加速度!

2025-09-05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行者二号”在1500米项目中勇夺小组第一;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通过24小时巡检机器人与AI算法,实现猪舍环境的智能监测与猪群健康的精准管理;安阳运用微痕增强与AI字形匹配技术,实现甲骨文数字化保护,让千年文明“焕活新生”……这些生动场景,正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风口上,河南如何抢抓新机遇,跑出新赛道?记者近日采访多家企业,了解河南如何通过硬核行动走进人工智能竞技场。

基础丨前瞻布局,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成长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与卓益得机器人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在1500米项目中以11分45秒90夺得小组第一。

“‘行者二号’打破了人形机器人在自重、续航、动态性能、负载能力上的传统瓶颈,使其真正具备了在复杂现实环境中替代或辅助人类执行多样化、高难度任务的能力。”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介绍。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研发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其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的高度。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全国各地都在抢位“人工智能+”新赛道,河南如何“弯道超车”?

为积极发力人工智能产业,河南出台《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等政策,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广建介绍,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有110多家,产业规模700亿元。算力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算力规模超9700P,居全国中上游。

支撑丨强化基础要素发展,助力AI强健筋骨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的支撑。《意见》提出,要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一系列强化基础支撑能力行动,从不同方面打造人工智能发展“底座”。

近年来,河南积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要素。

算力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河南大力发展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部算力中心,抢占超级计算高地,努力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算力服务提供商,落地郑州以来,超聚变不断生发“超聚变”,带动河南计算产业链式发展和生态嬗变。

超聚变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总裁李翔宇介绍,公司已集聚2.4万家生态合作伙伴,助力郑州都市圈快速崛起先进算力产业高地,通过全球化布局,让河南智造走向全球、服务全球。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原料”,并决定其能力水平。

在8月份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由省发展改革委推荐,中电(郑州)数据产业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的《数汇商都:数据金库助力郑州“数仓、数纽、数港”建设》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这一成果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河南样本”。

据了解,该企业围绕郑州市打造全国“数仓、数纽、数港”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培育数据要素产业生态,致力于打造立足郑州、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数据要素创新型企业。

超聚变公司。(大河网资料图)

在算力和数据的支撑下,河南企业开发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大模型产品。

作为河南大模型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PUS”)训练了医疗、政务、电商、传媒等11个垂直领域大模型。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产业竞争的底层技术和重要底座,APUS是首个在河南落地AI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我们积极参与河南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郑州设立的企业级智算中心、全球数字基因库等项目,为河南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APUS董事长兼CEO李涛表示,未来,APUS将加速通用大模型基座的能力进化,加快在河南布局一批更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深度助力河南产业数字化升级

APUS医疗大模型的数字医生。

应用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见实效

在河南,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在多个领域落地见效。

《意见》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在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一名饲养员借助智能饲喂、巡检机器人以及大数据平台,可轻松实现年出栏生猪一万头。据了解,牧原集团组建了千人技术团队,接入智能化设备超240万套,日均处理数据超20亿条,构建起覆盖养殖全场景的数字化管控网络。

制造业方面,河南不断培育壮大“7+28+N”产业链群,依托丰富的产业园区资源以及省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郑煤机灯塔工厂。(大河网资料图)

在郑煤机智慧园区生产车间,一个20多吨的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通过大型变位机的应用,直接实现结构件180度自由翻转和无死角焊接。曾经需要工人在工件上趴着焊接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被智能机械臂“轻松拿下”。

郑煤机智慧园区自2022年正式投产运行以来,结合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40多道加工工序、100多个生产工位实时交互和协同作业,达到“设备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信息自动化”。

在关乎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变革。《意见》明确,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里,一张胸部CT片上传后,AI系统可以精确量化结节的大小及性质,甚至能精确定位到肺叶、肺段,这一切都得益于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的使用。除了AI影像诊断系统外,实验室还研发了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远程病理诊断系统。

肺结节AI辅助诊疗系统。

郑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介绍:“实验室建设的多模态智慧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已取得显著成果,全省20家医疗机构实现心电、影像、病理所有数据的互联互通和AI辅助智能诊断。”

“近年来,河南注重以丰富的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今年还发布了首批河南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及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医疗、教育等九大重点行业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当前,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中西部地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马广建说。

展望丨把握发展机遇,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

从“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跨越,到“智能红利”惠及千万百姓,河南正迎来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中,更渗透到民生服务、区域协同等多个维度,为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面向未来,河南既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资源等“硬基础”,也具备政策支持、产业协同等“软环境”。《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年底,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形成100个左右示范引领典型案例——这一目标的背后,是河南对人工智能机遇的清晰判断与主动把握。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席江浩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关注产业应用,还要为产业应用提供创新支撑和环境基础。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通过“人工智能+”行动,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效能,推进产业的数智化转型。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张立峰在2025河南省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河南要加快落实“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示范应用,并合理布局算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关键生态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李连凡 田佳宁)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