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一块琥珀连中波!波兰女生在豫博聆听波罗的海的回响

2025-09-08大河网

大河网讯 当波罗的海的琥珀光泽邂逅黄河的文明肌理,会碰撞出怎样温暖的回响?近日,“凝望时光——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 在河南博物院举办,波兰友人希尔维娅·瓦尔恰克(Sylwia Walczak)和文雅(Natalia Szpilarewicz)刚从波兰返豫工作,便迫不及待相约观展,在河南寻觅一份家的温暖。

“真没想到能在河南见到这么多波兰琥珀,我仿佛能听见来自波罗的海的回响。”希尔维娅告诉记者,波罗的海是琥珀的故乡,而波兰正处在这片“金色海岸”的中心地带,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琥珀都来自波罗的海地区,这也让波兰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琥珀产地和艺术中心之一。

此次展览意义非凡,不仅汇聚了近千件(套)波兰琥珀珍贵展品,全景式呈现波罗的海琥珀的文明轨迹与多元价值,还特别精选河南博物院院藏的部分琥珀珍品,丰富展览的文化表达维度,为观众奉上一场兼具深度与美感的世界级琥珀文化盛宴。

图为文雅(左)和希尔维娅(右)在观展。

始新世的松树分泌的黏稠树脂,将路过的小虫、飘落的叶片一一裹住。这些自然的馈赠在地壳深处静候亿年,历经压力与热力的细细雕琢,终成温润剔透的琥珀,每一块,都是承载着史前记忆的“时光胶囊”。在文雅看来,观展过程中最有趣的体验,便是透过放大镜细赏琥珀里的微观天地。即便其中一些物种已然灭绝,我们仍能通过这天然的“保鲜盒”,瞥见古代生态系统的鲜活一角,感受生命与时光的奇妙联结。

图为文雅(左)和希尔维娅(右)在拍摄展品。

除了琥珀矿石、虫珀、植物珀等自然形态的展品,现场陈列的众多琥珀珠宝藏品和雕塑艺术品同样让希尔维娅和文雅眼前一亮。她们向记者介绍,在波兰,琥珀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琥珀之都”格但斯克,工匠们把民族的艺术灵魂和哲思都融进每一件作品里,让琥珀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而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一件清代的“如意”格外牵动文雅的目光。这件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器物上,镶嵌着多颗来自波兰的琥珀,二者相映成趣,精美绝伦。凝视着它,文雅真切感受到了中波两种文化的完美交融。那这些琥珀当年是如何跨越山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呢?

图为展品《丝绸之路小马》。

《丝绸之路小马》这件展品,恰为这份疑问给出了最好的解答。希尔维娅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巧妙融合了丝绸、琥珀与陶瓷三种元素——这不仅是艺术的碰撞,更像是中波情谊的生动缩影,默默诉说着古老商道上的故事。

“早在千百年前,琥珀和丝绸就播下了中波友谊的种子。”文雅说。她向记者介绍道,几千年前,欧洲形成了“琥珀之路”。而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也有一条带来了商贸繁荣的“丝绸之路”,与“琥珀之路”相接,共同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通交流的大通道。它们的交汇点,就在波兰。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的河南与波兰,同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枢纽。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似的地理区位特点,让相隔万重山水的河南与波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从古代商道上悠扬的驼铃声,到今日铁轨上呼啸奔驰的中欧班列,中波的故事,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琥珀的形成,需要亿万年时光的沉淀与雕琢;而一份跨越山海的共鸣,却能在刹那间悄然萌生。希尔维娅和文雅告诉记者,琥珀素有“温暖的石头”之称,如今透过这些玲珑剔透的琥珀展品,即便身处河南,也仿佛触碰到了故乡的温度,心中暖意阵阵涌动。

这份因琥珀而生的温暖,让她们对中波交流充满期待。希尔维娅和文雅表示,相信中波两国将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续写更多友好篇章,让这份跨越国界的“温暖”持续传递。(张雅涵 童林 李思豫)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