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人为啥这么会开超市?

2025-09-09大河网-河南日报

图① 华豫佰佳阳光城店内,新鲜的水果堆成“小山”。

图② 郑州一家永辉超市,各类蔬菜在货架上井然有序。

图③ 河南不少超市推出新鲜烘焙,备受消费者欢迎。

图④ 鲜风生活超市打造“超市+餐饮”融合模式,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胖东来天使城。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人逛超市也能逛出幸福感。

  □本报财经全媒体中心记者 段伟朵 司高妍/文 马腾飞/图

  在河南,逛个超市就能幸福感爆棚,绝非虚言。

  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河南的零售图景从来不只有胖东来的一枝独秀,不论从时间的维度还是区域的广度来看,从郑州丹尼斯、信阳西亚、洛阳大张、南阳万德隆等老牌选手,到郑州华豫佰佳、开封鲜风生活等后起之秀,河南商超领域可谓群象起舞。

  河南人为啥这么会开超市?其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当全国零售行业普遍步入深度调整期,河南选手又该如何应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人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超强的学习能力、稳定的供应链、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以及河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河南本土商超穿越经济周期的共性密码。

  深圳地铁上,打出“学习胖东来”宣传语

  9月的一天,正值工作日,记者来到位于新乡市的胖东来·大胖店。店内依然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购物车时而碰撞发出“哐当”声。店内工作人员忙忙碌碌,不断地往货架上补充货物。“本以为工作日人会少些,没想到还是这么火爆。”特意从三门峡驱车过来购物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当有些人选择奔波百里甚至不远千里到河南许昌、新乡实地打卡胖东来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去逛所在城市的“平替”。

  今年以来,深圳市多个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调改店重新开业。在深圳市的地铁内、商场大屏上,“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以提升宣传效果。

  记者实地探访深圳市永辉宝安大仟里店看到,商场入口细心地设置了支持人脸识别的寄存柜以及宠物寄存区;出口处增设了电子秤、微波炉、直饮机、血压仪、身高测量器等设备以及顾客休息区。

  调改后的门店,从装潢布局到环境氛围均焕然一新,小细节处更加暖心。“所有海鲜我们会为您沥干水后称重”“免费清洗、剖鱼、切段、切片”“我们为您准备的有一次性手套或专用工具来选取商品”等温馨提示随处可见,蔬菜水果区还贴上了“黄油怎么挑?”等实用小贴士。

  不仅仅是深圳。2024年6月,永辉超市正式启动调改,深度学习践行“胖东来模式”,除了河南本地的永辉超市,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一线城市,无锡、温州等长三角地区,石家庄、唐山等京津冀地区,以及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都纷纷刮起了“胖东来风”。

  7月11日,永辉超市公布第六批调改门店清单,共涉及34家门店,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调改并开业。据介绍,预计到9月底,永辉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将突破208家,覆盖75座城市。

  而胖东来“本胖”,则用经营数据彰显了引领消费热潮的绝对实力——9月2日,胖东来发布的经营数据显示,8月份销售额为19.83亿元,今年1—8月累计销售规模突破153.67亿元。按此计算,日均销售额约6323.96万元。

  穿越三十年,河南本土商超“群象起舞”

  河南有胖东来,但不止胖东来。提起超市与零售,不论从时间的维度还是区域的广度来看,河南可谓“群象起舞”。

  20世纪80年代末,郑州亚细亚横空出世,缔造了中原商战的传奇。“亚细亚模式证明,商业竞争不仅是货架的博弈,更是服务与体验的全方位较量,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河南商超发展的集体底层逻辑。”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记者。

  20世纪90年代,胖东来的前身——望月楼胖子店在许昌开业,店主于东来公开承诺“用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胖东来经营理念的底色。

  几乎在同一时期,位于郑州市的丹尼斯、位于洛阳市的大张、位于信阳市的西亚、位于南阳市的万德隆也开始在当地发展起来,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深耕本土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迅速成为河南实体零售的区域性代表。

  “那时候超市业态刚刚进入市场,凭借价格透明、物美价廉、不满意就退货,大张迅速在洛阳区域打开市场。到现在30年了,很多父母辈就认大张。”洛阳市民孟先生说。

  21世纪初,随着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进军中国,本土连锁商超一度面临巨大冲击与挑战。

  为提升竞争力,许昌胖东来、信阳西亚、洛阳大张和南阳万德隆四家企业组建四方联采,通过联合自采方式降低采购成本。他们通过该模式将生鲜产品的直采比例提升,将综合采购成本降低。

  “争得采购的议价权,这不仅赢得了价格优势,也为省内超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宋向清表示,守好供应链,成为河南几大商超穿越经济周期、守好本土市场的重要密码。

  2014年以后,随着电商崛起、消费习惯改变和政策红利消退,传统大卖场模式逐渐式微。而河南本土超市凭借扎实的供应链能力和业态创新,在新一轮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被消费者和市场推到聚光灯下。例如,胖东来凭借人性化服务和自有品牌频频“出圈”,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信阳西亚则以“文化零售”为理念,打造“卖场即景点”商业模式。

  后起之秀加速崛起,老牌选手试水“外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动能正处于加速转换阶段,“消费领跑”的新周期已经开启,消费类商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不仅是河南,全国零售行业普遍步入深度调整期。不同业态正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在市场中精准卡位、激烈竞争。例如,山姆、开市客、麦德龙等会员店精准锁定高消费人群,凭借会员专属权益和优质商品吸引顾客;打出“好品质、够低价”口号的奥乐齐,盒马旗下的超盒算NB等折扣店则以“供应链+低成本低毛利运营+自有品牌”模式,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大背景下,河南本土超市如何逆势而上?又有哪些后起之秀?

  先看一组河南超市新秀的近期动作——今年7月,华豫佰佳在郑州高新区推出首家形象旗舰店;8月,鲜风生活试水社区店型,一个月内在嵩南印象城、管城回族区梧桐里和TK360连开三店;8月28日,淘小胖在重庆大渡口万达开出首店,尝试走向省外市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鲜风生活2004年成立于开封,通过“超市+餐饮”深度融合模式,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需求。9月7日下午2时许,虽已过午饭时段,但记者走到鲜风生活郑州印象汇店超市堂食区看到,这里依旧座无虚席,各种熟食喷香扑鼻。“听闻这家超市的熟食做得不错,特意过来尝尝。”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

  作为郑州本土超市华豫佰佳,近期接手闲置8年之久的原沃尔玛郑州1号店物业备受关注。9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华豫佰佳阳光城店,店内消费者不少。“我家就住在这附近,平日经常来逛,东西全且品质不错。”正在购买蔬菜的王先生说。

  淘小胖,2021年12月成立,已在新郑、长葛、安阳等地开设门店,凭借“海量品类+特色体验”模式,成为行业内一匹“黑马”。

  新选手加速布局,河南商超的头部选手则在试水“走出去”——早年间,中原市场是外来商业品牌的纯输入地。永辉超市、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连锁商超,以及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商超巨头纷纷入豫。近几年,河南超市则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并试水“外扩”。其中,早在2019年,洛阳大张就在江苏省苏州市布局,打造长申购物广场;备受关注的胖东来于今年2月官宣,首次走出许昌、新乡,将在郑州开设新店。

  以人为核心,河南商超的“常青密码”

  这些商超界的优秀“选手”,为何会出现在河南,是否有发展共性?

  “对‘人’的重视,是我们成功的关键。”近日,于东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

  “我认为,以人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超强的学习能力、稳定的供应链、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以及河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河南出现这么多优秀选手的主要原因。”一名在河南头部商超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回顾过去20多年,国内商超大多依靠“售卖货架”的模式盈利,依赖通道费、陈列费等收入。随着销售渠道日益多元、供应链不断扁平化,自营自采正成为行业主流。本土商超能够实现新一轮崛起,供应链体系的持续建设功不可没。那么,怎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不少商超不约而同将顾客需求放在第一位。

  从供应链建设到自营品牌打造,再到场景化体验创新,所有这些举措都围绕同一个核心:回归商业本质,洞察并满足顾客需求。河南超市能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与理解。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胖东来对于自有品牌开发理念的介绍是:喜欢、专业,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价值;华豫佰佳则表示,开发自有品牌是为了让顾客更放心、更省钱、没有后顾之忧。

  今年5月份,《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创新消费载体,推动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鼓励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开展“一店一策”改造,持续推广新零售、新模式典型经验。

  “在这一轮新发展周期中,规模已不再是衡量商超企业营收能力的唯一标准,品质、品牌力和运营效率正成为竞争核心。”该业内人士表示,不过,河南本土超市的供应链在省内确实突出,但如果想要布局全国,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的边界与市场容量的局限。零售行业是关于人的生意,只有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持续自我革新,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自身的竞争壁垒。

  专家观点

  在零售新周期中主动变革

  □零售专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家 鲍跃忠

  作为人口、农业与经济大省,河南商超领域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既有丹尼斯、胖东来、洛阳大张、信阳西亚、南阳万德隆等深耕多年的龙头企业持续领跑,又有华豫佰佳、鲜风生活、淘小胖等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尤其在零售行业深度调整期,胖东来凭借人性化服务、自有品牌开发及供应链精细化管控等差异化策略,保持稳健发展势头,为行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样本。

  不过,胖东来模式虽具示范价值,但不能代表未来商超企业转型的唯一方向,毕竟当下行业还处于改革转型阶段。此外,河南商超新生力量尽管展现出创新活力,但受制于规模体量、数字化能力、全渠道运营效率及供应链深度等短板,其发展潜力仍需长期观察。与此同时,河南头部企业正通过组织架构升级、技术投入和业态创新持续进化,以应对市场变革挑战。

  每个零售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创新、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中国商超行业历经30余年发展,如今正迈入以“效率重构与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新周期。这一轮转型,商超行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的修补,而是围绕供应链、数字化、业态规模及全渠道融合四大维度展开系统性变革,其本质是商超企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

  身处这场变革浪潮中,河南商超企业既要借鉴行业标杆经验,更要立足中国消费市场实际。一方面,强化供应链韧性,确保货源稳定、品质可靠,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升全渠道运营能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大数字化技术投入,利用大数据等优化运营管理、精准营销。此外,重视人才培育,打造一支适应行业变革的专业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