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骨笛
龟甲
契刻符号
绿松石
空中鸟瞰舞阳县贾湖遗址博物馆。本报记者 陈晓东 摄
本报讯(记者 祁道鹏 张体义)作为裴李岗文化的重要代表,位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曾因出土我国迄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而闻名。如今,这里又发现中国最早木棺,考古发掘再现重大突破。
9月5日至6日,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在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中,新发现多座墓葬内存在木棺。这也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棺椁制度在8000多年前已出现。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棺,将木质葬具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
据悉,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木棺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早期。如今贾湖遗址木棺的发现,为探索史前木棺的源头提供了新材料。
“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贾湖。”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中期裴李岗文化的代表性遗存,被誉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从1983年首次发掘以来,该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各类遗物,多项发现堪称“世界之最”,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诸多物证。
2023年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围绕该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最新确认这是一处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李金斗介绍,在中心墓地,合计发现墓葬200余座,其中10座存在木棺迹象,部分木棺长2米左右、宽0.6米左右、厚0.06米左右,对其所在处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显示,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周边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贾湖遗址中心墓地绝大多数墓葬中有陪葬品,包括骨笛、绿松石、陶器等,部分加工尤为精致。除木棺外,考古人员还新发现20余支骨笛,并在其中一座墓葬首次发现“一墓五笛”现象。
“埋葬位置、墓葬面积、葬具、随葬品种类及丰富程度多寡不一的现象,表明贾湖遗址内部已出现社会分化。”魏兴涛说,“鼎罐壶等明器组合以及不同形式的祭祀坑,也意味着已经开始形成早期丧葬礼俗。”
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关于重要墓葬文物提取、墓主人身份确认等,都将通过实验室分析,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