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涨了、“国人厨房”再升级 河南“十四五”乡村振兴交卷!
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 王怡潇)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河南“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9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发布会上,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绿色优质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今年实现夏粮总产750.01亿斤,当前秋粮长势总体稳定,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也是河南的重大责任,河南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实现油料、食用菌产量和生猪存栏量、外调量全国第一,蔬菜产量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到全国1/12,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103家
酸辣粉等新兴产品做到年轻人心趴上
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设施种植业发展行动,加力建设粮食、畜牧渔业、乡村农文旅等6大产业集群,培育小麦、生猪、食用菌等18条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路子。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运营“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10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居全国第2位,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5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479个,河南已从“中原粮仓”变成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除了大家在超市经常买的水饺、汤圆、方便面、火腿肠等传统产品外,近年来酸辣粉、茶饮品、魔芋辣条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深受年轻人欢迎。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
高科技种田成农业生产“新常态”
农业科技支撑更加有力。重构重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高区等14个“国字号”农业科创平台,构建“人工智能+农业种业”大模型,推动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产业化”农业创新生态圈,“中原农谷”成为全省“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11家,建成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5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生猪等供种能力居全国首位。加快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4个百分点,“播种用北斗、打药用无人机、灌溉用手机”成为农业生产“新常态”。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全省农村集体资产4226亿元
农业农村改革更加深入。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9.6万家、27.5万家,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665万亩、占比33.26%。着力构建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服务组织带动发展万家县级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7万家,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有效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省农村集体资产4226亿元,有经营收益的村占比86.2%。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分类建设“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
中原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扎实,以县域为单元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分类制定“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建设标准,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7%,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24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2%、生活污水治理率46.3%,均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广袤的中原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8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1330元
农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足。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到81.8%,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推动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16缩小到2024年的1.97。农民群众收入增加了,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20年的12201元增长到2024年的17515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