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美谷 美妆产业如何从无到优?
中原美谷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化妆品研发工作。本报记者 吉小平 摄
图①中原美谷科创园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网上直播。本报记者 吉小平 摄
图②中原美谷科创园内生产的化妆品试样。本报记者 吉小平 摄
图③中原美谷科创园园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陈学桦 吉小平
8月21日,杭州。第三届中国抗衰老化妆品学术论坛现场,参会人员正在热议《植物纳米囊泡生产技术指南》。
与此同时,指南的诞生地——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的中原美谷科创园,呈现出别样的活力:科研楼内,技术团队在高倍显微镜前,专注于中原美谷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化妆品新原料“水苏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正有序铺展面膜布,工人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细致地检测每一道工序;园区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从包装到香型,映射着现代美妆产业新生态。
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要破除要素壁垒、畅通要素流动。
风正帆悬,中原美谷立足中部着力承担起国家“统一大市场”在美妆领域的示范使命——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为抓手,汇聚全国美妆要素资源,打造美妆行业新翘楚。
精准定位
从“科研在外”到“科研在此”
“过去,很多高端化妆品配方都是长三角、珠三角‘造’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在中原‘造’,并且造出自己的标准和话语权。”中原美谷科技产业公司负责人杨昌澎说道。
为破解美妆产业“高端技术无源头、应用落地慢”的难题,园区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中原美谷技术研究院”,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所逐步建立合作关系,将分子配方、活性成分等基础研究,在中原美谷进行中试、工艺放大、市场验证等应用研究。
去年12月,研究院成功发布国内首个《植物纳米囊泡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在此基础上,团队将研究成果迅速移交园区内的“智工生物”中试车间,实现从“论证”到“生产”的无缝对接,研发周期缩短了60%。
“这里的特色在于——科研在河南省科学院和大学机构,应用在中原美谷,二者一条龙无缝衔接。”来自中原美谷产业研究院的范航博士说,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合作提供了新样本。
龙头引领
从“点状招商”到“链式聚合”
有了科技“发动机”,还要有产业“动力链”。中原美谷主动对接全国化妆品龙头,采用“链主企业+关键环节+全链招商”策略,精准引入面膜、精华液、包装、品牌运营等上下游骨干企业。
其中,上海文房科技面膜布切割项目,年产能5亿片,已在2024年落户园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洛阳不仅有全量归集的助企惠企政策,更有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关键的是这里的上游原料、下游代工、检测机构,全都触手可及。”
据悉,郑州伊莱恩水凝胶代工、某公司新型膜材、洛阳本地面膜袋印刷、闪迅集团电商代运营……20余家全国知名企业在中原美谷形成了面膜全产业链集聚。一次性完成原料—制膜—裁切—灌装—包装—品牌运营,企业在园区“只进一扇门”,即可完成全部生产环节。
“我们2023年入驻,现在已组建了近百人的生产团队。短短半年,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0%。”伊莱恩负责人石磊说,“统一大市场让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平台优势让我们把原材料、产能、市场需求一并打通,实现了‘中原制造’向‘中原质造’的跨越。”
机制创新
从“硬性政策”到“软性吸引”
招商方式从补贴“撒钱”转向服务“赋能”,是中原美谷的另一大变革。园区主动对接相关审批部门,进行技术前指导,协助企业解决国家禁用词、检测指标不合格等常见问题,备案周期由120天缩减至45天。
园区招商部负责人说:“过去搞招商一味靠补贴,现在我们靠服务,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只跑一次腿’的高效体验。”
今年,中原美谷还将主办全省美妆生产型企业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生产管理、法规解读、品牌营销等,进一步提升园区“软吸引力”。同时,中原美谷通过“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院地协同支持”机制,将全国各地的优质技术、资本和人才吸引到洛阳。
“我从广州带来了10年行业经验,中原美谷给了我一个平台,可以把研发、生产、销售都集成到这里。”广东素妍春品牌方代表王春霞说。
园区人才公寓已入住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百余名研发人员;“海外博士工作站”吸纳了20余名归国人才;同时,园区与中原药谷、中医药大学合作,推动“中医药+美妆”深度融合,培养中医药背景下的特色护肤产品。
差异定位
中部“第三极”的新优势
珠三角、长三角曾是中国美妆产业的“双核高地”,中原美谷则在“科技赋能”“链式聚合”“政策服务”的综合加持下,正成为中部崛起的新高地。
“我们不是简单地‘学模式’,而是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园区运营负责人说。在科研端,以“中药成分”“植物囊泡”“药食同源”为特色,形成技术话语权;在产业端,以“链主企业+上下游协同”实现一站式服务;在政策端,以“专窗+绿色通道”破解审批痛点。
数据显示,中原美谷入驻企业数由2023年底的5家上升至现今近40家;面膜年产能已突破8亿片,水凝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5%。
站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起点,中原美谷已开启更深层次的全国布局:
与山东、湖南等地共建原料基地,强化上游保障;
与湖州美妆小镇、上海东方美谷等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方合作重磅升级,助力美妆智慧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探索“药妆”发展路径,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护肤新品类;
构建全国首个“美妆要素协同平台”,让各地企业、科研、资本实时在线对接。
正如一位返乡创业的河南籍女企业家所言:“中原美谷让我看到了国家战略在家门口落地的机遇,洛阳不再只是旅游古都,也将成为万千年轻人投身美妆创新与创业的新热土。”
从洛阳到全国,从“美谷”到“美业”,中原美谷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统一大市场的棋盘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正如洛阳市委常委、瀍河区委书记陈功所言,中原美谷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浪潮中,继续以“科技+链条+服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助推中原经济高质量崛起,让“中原质造”成为中国美妆产业新的标杆。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