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抗拒“下海”到“霸总”专业户,微短剧演员冯铭潮讲述自己转型的经历与感悟

2025-09-10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冯铭潮主演的微短剧剧照 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演员:冯铭潮

  参演作品:《莫言春度芳菲尽》(河马剧场点击量超2.9亿人次)、《从不负月光》、《凛爷追妻忙,三宝神助攻》、《我被京圈太子爷缠上了》、《团宠千金杀疯了》、《后备箱里的星恋奇缘》等近30部微短剧

  特点:“霸总”专业户,长剧演员转型微短剧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守

  身着休闲西装,说话时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眼前的冯铭潮与微短剧中冷酷霸气的“总裁”形象判若两人。戏里霸气十足,戏外温文尔雅,这种反差或许正是他吸引众多粉丝的原因之一。

  这位曾经常年活跃于长剧赛道的“多栖”艺人,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讲述他向微短剧赛道转型的心路历程。

  成长经历

  从排斥到接纳 长剧演员“下海”演微短剧

  冯铭潮1987年出生于海南海口,曾以歌手和长剧演员身份活跃于娱乐圈。2010年参加《快乐男声》,凭借脱俗的唱功以及俊朗的外表,冯铭潮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

  冯铭潮还参演过多部电视剧和电影,在与朱丹、周一围等合作的都市剧《金牌律师》,与赵丽颖、乔任梁等合作的爱情电影《我们的十年》,与韩庚、郑恺等合作的热门电影《前任4:英年早婚》中亦有出色表现。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相比传统影视行业,微短剧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影视形态,发展势头强劲,正重塑影视行业的市场格局。微短剧市场的火爆态势正在深刻改变影视行业的演员生态,吸引着越来越多传统长剧演员投身这一新兴领域,冯铭潮便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我是抗拒的。”冯铭潮谈道,早期微短剧制作比较粗糙,甚至有一些有关微短剧三观不正的传言,很多有情怀的长剧演员看不上这个领域。冯铭潮是在经纪人的一再建议下,才“下海”进军这一新兴领域的。

  从长剧到微短剧,拍摄节奏的差异让他一度难以适应。“长剧一天拍10至14个小时就收工,但微短剧预算有限,时间压得非常紧。”他回忆,第一次拍微短剧时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脑子都不转了”。在一次次磨合下,冯铭潮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如今,冯铭潮已参演了近30部微短剧。其中,《莫言春度芳菲尽》在河马剧场一个平台的点击量就超过2.9亿人次。他也成了“霸总”专业户,参演微短剧后知名度较之前大大提升,粉丝亲切地称他“冯皮皮”。

  现象分析

  郑州微短剧制作水平不输横店 长短剧分属不同赛道

  据了解,郑州微短剧产业年度拍摄数量目前位居全国第二,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在全国,经网络视听平台机构自审通过播出的竖屏短剧行业中,郑州跑赢横店,成为集内容策划、拍摄、制作于一体的重要城市,微短剧的制作量及传播量在全国居于引领地位。

  冯铭潮透露,在自己参演的微短剧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在郑州完成的。“郑州的微短剧制作水平未必比横店差。”在他看来,微短剧和长剧属于完全不同的赛道,两者的节奏和逻辑完全不同,微短剧更注重“爽点”,而长剧则讲究故事的合理性和人物心理变化曲线。

  “现在很多人生活压力大,看剧只是为了放松和开心,不需要太多的教育意义。”冯铭潮分析道,“微短剧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每集都有反转和爽点,节奏非常快,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满足感。”

  感悟思考

  微短剧要在有限时间内突出重点 把钱用在刀刃上

  为了控制成本,剧组人员熬夜加班赶工已经成为微短剧剧组常态。对于这种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冯铭潮并不认同。

  “一部剧从定妆到拍摄完成大约需要10天时间,如果一个演员每月拍戏超过3部,基本上属于连轴转状态。”冯铭潮表示,微短剧演员更需要体力、脑力、承受能力,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目前自己每个月平均拍2部微短剧,剩下的时间要空出来学习以及为下一场戏做准备。

  谈及微短剧的现状,冯铭潮认为,行业正在向“精品化”发展,但何为精品仍需探索。

  他认为,“精品化”不是投资上烧钱就行,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打造好的故事情节、好的画质等。他举例,以前拍电影时为了一个好的画质,光打灯甚至都需要半天乃至一天时间,这在快节奏的微短剧拍摄中还很难实现。总而言之,微短剧的创作要把握“度”,既不能忽视用户需求,也不能放弃艺术性和故事的深度。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