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古人过教师节要送芹菜?这些尊师细节惊艳了时光

2025-09-10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 刘思嘉)“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有何渊源?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感念师恩的日子里,追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尊师传统,仿佛能听见《礼记·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远古回响,看见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爱的身影。

溯源千年 尊师传统根植华夏

古代尊师礼仪不胜枚举。《礼记·学记》有云:“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古代大学入学时,天子和大臣身穿正式礼服、头戴缀玉皮帽,以芹、藻、茆等菜蔬为祭品,毕恭毕敬地参加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以示尊师重道。原来,古人是以芹菜等蔬菜作为祭品,谐音寓意“勤学早志”。

而“程门立雪”的典故,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成为尊师精神的千古美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虽无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节,但尊师重教的精神早已融入文化血脉。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古代这天各地文庙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堪称古代的“教师节”。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八月二十七日,先师孔子诞辰,禁止屠宰,祭文庙,各书室设供,师生瞻拜。”

古今相映 尊师美德薪火相传

现代教师节的设立,延续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倡议设立教师节,定于6月6日;1939年,国民政府将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赋予这一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的名言,穿越千年时光依然熠熠生辉。古代师道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这是中华教育文明的一脉相承。

《论语·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体现了中国人对师恩的深厚情感。

图片为AI生成    

继往开来 教育强国谱写新篇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近1900万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他们既继承“师严道尊”的传统精神,又赋予“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

“于我而言,‘教育家精神’就是躬耕教坛的初心坚守,也是育人成己的价值共鸣。‘教育家精神’既体现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中,也融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日常实践里。”在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小雄老师,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古代尊师传统与现代教育事业一脉相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依然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我们要传承古代尊师重教的美德,同时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共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烛光荧荧,照亮千秋智慧;师道传承,滋润华夏文明。从古代的释奠礼到现代的教师节,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师道的尊崇和对知识的追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穿越时空的教育智慧,向所有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编辑:陈静  审核 :刘杨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